喬氏泥塑傳承人的心愿——將技藝傳給更多人
2013/8/5 15:17:5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開欄語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省第九次黨代會、市第三次黨代會也對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部署。這為文化發展繁榮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駐馬店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文化為繁榮農村經濟,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革,也有不少民間文化正在逐漸流失。民間文化的挖掘、傳承、發展,成為新時期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本報“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將對我市一些歷史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技藝等民間傳統文化進行探訪,闡述民間文化的生存、發展狀況,為全市民間文化的搶救、挖掘、傳承和發展提供經驗。
最近,喬氏泥塑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喬氏泥塑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藝?傳承狀況怎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喬氏泥塑第八代傳承人——驛城區水屯鎮新坡村喬廟村63歲的喬河水老人。
記者見到喬河水老人的時候,他正在床上半躺著。老人笑著說自己有職業病——腰間盤突出,最近比較嚴重,不能站立,不能平躺,否則就壓迫神經,引起胃痛。“這跟多年捏泥人有關。”老人說,年輕時捏泥人一坐就是一天,現在年紀大了,毛病也出來了。
之前老人還不知道喬氏泥塑已被列入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悉這個消息,老人非常激動,向記者講述了喬氏泥塑200余年的歷史。
祖先流落京城得真傳
喬氏泥塑起源于一個傳奇故事。清朝嘉慶年間,喬氏祖先喬秉益趕考落榜,流落京城,盤纏用盡后不得不在街頭賣字求生,日收甚微。
設攤之處,喬秉益見一挑擔老人,以泥為材,以手為具,塑造出各式各樣的神像。購買者絡繹不絕,老人收入不少。
喬秉益尋思:“我以文求財,每日所得難付租店費用,食不果腹,不如學得一藝,也可解困養家。”于是,他向老人求教。
最初,老人不肯相教。喬秉益就天天跟著老人。跟了月余,老人見其忠厚,遂收其為徒。
老人無子,喬秉益悉心照顧老人。喬秉益學藝兩年,盡得老人真傳。
喬秉益回家后,開始教家人塑造神像,并不斷改進,使其成為獨特的民間藝術。
喬秉益立下家訓:泥塑技藝為喬家世傳之藝,非喬家后人不得傳授,所學之人當以禮為先,不得半點不尊。如不守規,非我喬家子孫。
數百年來,喬家數代均以給廟院制作泥胎神像為生,在安徽臨泉、碭山,河南南部,湖北廣水、孝感、大悟,山東曹縣、單縣等地,喬氏泥塑廣為流傳,盡人皆知。
制作工藝不斷改進
解放后,建廟越來越少。喬氏泥塑第七代傳承人對泥塑制作工藝、產品種類和花色等進行改進,由塑神像改捏小泥人、小動物、花鳥魚蟲等,每到鄉間廟會和農家歡慶時,擺攤邊做邊賣。
喬河水是喬氏泥塑第八代傳承人,自幼隨家人學習泥塑。
喬河水告訴記者,小時候捏泥人出于一種樂趣。那時家里很窮,想吃雞蛋或饅頭,又買不起,就拿自已捏的小泥人跟村里富裕家庭的孩子交換。
采訪中,喬河水老人一直強調捏泥人是“討飯的手藝”。他告訴記者,過去,捏泥人是為了養家糊口,后來生活條件好了,而捏泥人又賺不到錢,喬家很多人也就不再學這門手藝了。喬長河是因為喜歡這門技藝才堅持下來的。
喬河水說,在制作泥人的過程中,他對祖傳的技藝進行了改進,首先使用化學物質解決了產品易裂紋、易褪色的問題,后又將泥塑技藝融入面塑工藝,使技藝走向飯店、高檔賓館的餐桌。
技藝贏得外國人贊賞
喬長河已從藝58年。作為一種愛好,多年來,他堅持捏泥人、面人,并在集鎮、市區叫賣。
一次,他在市區南海公園叫賣時,一位90多歲的老人坐著輪椅觀看。老人看到喬河水制作的泥人,激動地說:“我8歲時見小朋友有一個小泥人,非常羨慕。從那時起,我就想擁有一個小泥人。但80多年來,一直未能如愿。今天,這個愿望終于能實現了。”
喬河水老人捏的小泥人受到外國人的青睞。一次,他在市區置地公園門口捏泥人,黃淮學院的一位外籍老師看到后,久久不愿離開,并豎起大拇指說:“太好了,中華一絕。”當即就買了不少。春節時,這位外籍老師又買了不少帶回國。
幾年前,一名在校學生經常買喬河水捏的泥人、面人,而且每次都會買很多。這名學生到北京上大學后,把泥人帶到學校。再后來,這名學生出國留學,把泥人帶到了國外,泥人贏得很多外國人贊賞。
喬河水:將技藝傳給更多人
喬河水引以為豪的是,在多年的習藝生涯中,有各行各業的人前來拜師學藝。
如今,老人的學員已遍布全國。張威是一名廚師,經常看老人捏泥人,拜師學藝后,專攻面塑產品,現被聘請到德國一家高級餐廳當廚師長。
市區不少幼兒園的老師也跟喬河水學習,然后教給幼兒園的小朋友。
喬河水告訴記者,泥塑適應于各種人群。有關部門曾經提出要給他建一所學校,讓更多的人來學習,這樣既能讓傳統技藝得到傳承,又能解決很多人的就業問題,但后來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實現。
“以前我思想保守,謹遵家訓,即使很多人拜我為師,我也只是教給他們手法,很多技術我都沒有公布。如今年紀大了,我想通了,想把這門技術傳授給外人。”喬長河決心擯棄數百年來的家訓,把這種技藝傳給更多的人。
喬長河表示,他希望通過媒體讓更多人知道喬氏泥塑,學習泥塑制作技藝,把這門具有200余年歷史的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同時,他希望尋求社會幫助,辦一所泥塑藝術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培養泥塑愛好者,將喬氏泥塑發揚光大。【原標題:喬氏泥塑傳承人的心愿——將技藝傳給更多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2011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