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張兆云:石頭上的舞者

2013/8/12 10:00:14 點擊數: 【字體:

    石刻屬于雕塑藝術,是運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質材料上創造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類藝術品。中國古代石刻種類繁多,古代藝術家和匠師們廣泛地運用圓雕、浮雕、透雕減地平雕、線刻等各種技法,創造出眾多風格各異、生動多姿的石刻藝術品。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學習這門古老手藝的人越來越少,再加上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手工雕刻石碑更少,大多是機器雕刻。

    機器雕刻速度快,但是所雕刻的作品,不能體現出手工雕刻在字體上的各種細節之美。現在的手工石刻匠人少之又少,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但是,在我市杞縣聞名遐邇的張氏石刻的后人,一直將這門古老的手藝傳承著,不愿將之失傳。

    現任河南省書畫學會開封分會副主席、河南省書畫學會得一軒書畫院副院長的張兆云,就是張氏石刻的傳承人。張氏石刻,200多年來名聲遠揚。張氏祖傳石刻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是以雕刻石碑、雕刻石像、鍛磨為主。2010年,張氏石刻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兆云為張氏石刻的第六代傳人,在2010年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為了不讓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斷代失傳,張兆云將此項技術傳授給兒子張玉周。張氏石刻發展至今,現分為石碑雕刻和人物肖像雕刻兩種。

    想學好石刻這門古老的藝術,必須要寫一手好字。由于伯父是私塾的老師,有著十分便利的條件,張兆云從剛會拿筆就跟著伯父學習寫字。他剛開始學習寫字,就將“點點如桃、撇撇如刀”的寫字規范要求熟記于心。張兆云說:“我學習小楷臨摹的是唐朝和尚鐘紹京的《靈飛經》,因為這些書法作品,能表達自己心里所想,能表達一種不能言喻的心情,整體寫下很有氣魄。”張兆云的書法作品,特別是蠅頭小楷,沒有很扎實的基本功,根本就寫不出。他的行書作品流暢自然,頗具“二王”風格。

    張兆云向記者講解著石刻和人物肖像的雕刻工藝流程,大致為6道工序:第一是選料,石碑一般選用青石料。因為青石細膩,質地堅硬、美觀。第二是打磨,也稱之為磨光。第三就是上黃蠟。將固體蠟加熱讓膜變成糊狀,把石蠟攤在石碑上,然后用燒熱的鐵片燙石蠟,讓石蠟與石頭結合,使碑面透亮,現在則是上油漆。第四為素描影像、打格、排版、寫碑文。第五就是雕刻。第六就是在作品完成后進行必要的裝飾,石碑要有碑座、碑身、碑額。在雕刻整個過程要保持心平氣和,人與工具配合默契。

    聽著張兆云講完這些工序,記者仿佛看到一位堅定的老者,手持錘子和鋼釬在石頭上翻飛,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作品橫空出世。張兆云不徐不疾地講著自己與石刻的結緣,記者奮筆疾書,唯恐漏下精彩的回憶片段。

    孩童時代,每天在家里看父輩叮叮當當刻碑,嘈雜的錘子和石頭的撞擊聲,并沒有讓張兆云煩躁,反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近距離接觸雕刻現場,去觀看每一個雕刻的動作,去認真欣賞每一件已經完工的作品。或是天賦異稟的緣故,沒多久就能跟著父輩打打下手。沒承想,拿起錘子和鋼釬雕刻,這一做就是60余年。他的心一半給了書法,一半給了石刻。每當有空閑的時候,張兆云就會鋪開幾張宣紙,或在紙上龍飛鳳舞地寫行書,或在不徐不疾寫著蠅頭小楷,有時寫到一半還要放下筆,指導來向他學習書法的人,傳授自己在寫書法時的心得和技巧。

    對于自己祖傳的石刻技藝,張兆云一點兒也不敢馬虎。在傳承石刻這門古老藝術的同時,張兆云時刻想著怎樣能在傳統的基礎之上去創新。經過多年的摸索和試驗,張兆云可以在石頭上進行以照片為藍本的人物肖像雕刻。影雕是耐心活,依靠鋼針鑿點的大小、深淺、粗細、疏密和虛實的有機結合而相映成像。別看只用一把鋼針來雕刻,其中門道還不少,打擊力度不同,形成的色調效果就不一樣,如果稍微出一點兒錯,整幅圖也就毀了。見過張兆云人物肖像雕刻的人對其作品評價很高,有愛好雕刻的人說,稱張兆云老師為河南影雕第一人真不為過。曾有人說:“如果說中華文明是一串項鏈,那么石刻藝術就是一顆發著亮光的黑珍珠。”

    張兆云擔憂地說,石刻藝術的傳承,更要靠“人”這個主體,以確保會石刻技藝的能工巧匠不斷檔。趁現在還有精力,他準備帶徒弟,傳授石刻這門古老的藝術,他要不遺余力地將這門藝術傳承下去,讓更多的現代人來關注石刻藝術,來了解石刻藝術的古老歷史,他將盡己所能,將石刻藝術的精髓傳承下去。本報見習記者 李水龍【原標題:張兆云:石頭上的舞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開封日報 2013年7月9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