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鈞瓷,不得不讓人想起禹州的神垕鎮,這是一個因鈞瓷而享譽世界的鈞瓷之鄉。
提起神垕,不得不讓人想起鄭氏家族“一門四大師”的坊間美談,這是一個因藝術傳承和堅守而享譽歷史文化古鎮的傳世之說。
鄭東新區,金水東路與黃河南路交叉口西南角,近千平方米的康隆世鈞坊藝術體驗館坐落于此。置身于鈞瓷文化浸染和沉淀之中的鄭桓然,其執著和堅持近乎于“癡”。鈞瓷文化的歷久和彌新、鈞瓷之魂的傳承和堅守,在其人和此間展露無疑。
傳承:家學淵源
神垕是一個孕育了鈞瓷的中州名鎮,一個鈞瓷文化底蘊豐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古鎮,一個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瓷器集散地。
身為康隆世鈞坊藝術體驗館董事長,鄭桓然就生長在這個神奇而古老的鈞瓷故鄉。在鄭桓然的話題里永遠離不開鈞瓷,而提到鈞瓷藝術又繞不開他的父親,河南省高級工程師鄭鈞木。鄭桓然從小受父親鄭鈞木的熏陶,并逐漸成長為省內知名的陶瓷藝術大師。同時,在鄭鈞木的帶領和指導下,其女婿侯景灝、外甥辛國正也進入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的行列。
一家四位省級鈞瓷藝術大師,一時間成為河南省鈞瓷藝術發展史上的美談,令業界為之側目。
鄭桓然對鈞瓷的熱愛和理解,“鈞瓷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收藏鈞瓷就是收藏藝術,收藏歷史,就是收藏上下五千年中國燦爛輝煌的古文化。”
基于對中國傳統文化、陶瓷藝術的癡迷,鄭桓然在創作鈞瓷器形上,常常把文化元素和鈞瓷陶藝有機組合,使藝術品體現傳統文化色彩;其開發創作的“福壽豐樂瓶”被選為農業部干部表彰大會指定禮品,鄭桓然更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思卿的親切接見。在鈞釉的傳承和創新上,堅持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大美無形”的理念,和父親鄭鈞木經過數年研制和不斷實踐,研制出了鈞瓷“黑唐新花”釉色,其窯變意境無窮、美不勝收,被書法大師歐陽中石和諸多中外藝術家、收藏家欣賞和收藏。
求進:積賢為道
鈞瓷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成為經典的中國文化瑰寶,鈞瓷堪稱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名窯奇珍。以其胎質堅固敦實,造型端莊典雅,被譽為“中華之魂”、“國之瑰寶”。
對鈞瓷文化的欣賞和陶醉,對藝術品的交流和碰撞——在康隆世鈞坊藝術體驗館都可以得到答案。一位康隆世鈞坊的會員曾這樣描述,“在鄭桓然的生活和世界里,鈞瓷就是全部”。
進入康隆世鈞坊藝術體驗館,撲面而來的是古典中式與現代時尚元素的完美融合,處處體現藝術的氛圍——典雅時尚,簡約大氣。一層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鈞瓷的陳設、鑒賞與銷售。二層為會員專區,以茶藝、餐飲和藝術交流為主。同時,為了推廣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康隆世鈞坊結合杏花村、瀘州老窖等知名酒廠精巧設計,推出了一系列鈞瓷藝術酒瓶。
積賢為道——鄭桓然對自己和康隆世鈞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望以此為平臺,“以弘揚國粹鈞瓷文化為己任,以復興和鼎盛中華陶瓷藝術為使命”,并以藏品、大師作品和傳統技藝陶瓷為主,并輔以國學、論道、養生等文化內涵打造一個高端的藝術交流平臺。
鄭桓然,男,1971年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省陶瓷藝術大師,鄭州大學商學院經濟管理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河南分公司,從事工藝品的進出口工作。從小受父親鄭鈞木先生的熏陶,對鈞瓷的生產和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并為鈞瓷這種美輪美奐的窯變藝術效果所癡迷。1998年辭去公職,專心于鈞瓷藝術的傳承開發和推廣。□ 趙子建【原標題:傳承鈞瓷文化之魅 堅守鈞瓷藝術之魂——訪康隆世鈞坊藝術體驗館董事長鄭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