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駐馬店市西平縣棠溪劍業有限公司繼承研發的棠溪寶劍鍛制技藝以其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內涵、獨特的300多套手工藝等,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駐馬店市西平縣棠溪寶劍鍛造技藝始于西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在《史記》、《戰國策》、《水經注》、《資治通鑒》等典籍中,都有對西平縣棠溪寶劍鍛制技藝的記載。位于棠溪河畔的戰國冶鐵爐,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保護最完整的冶鐵遺址,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棠溪寶劍文化內容豐富,被賦予正義、道德、權威、誠信、揚善除惡的人文精神,具有歷史文物、文化收藏、藝術審美等多元價值。它的代表性傳承人高慶民,自幼隨父親言傳身教,繼承保存了棠溪寶劍傳統鑄劍技藝,開拓出了九大歷史名劍及300多個新品種,正式獲準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注冊的“棠溪中華第一劍”和“棠溪天下第一劍”的商標使用權,成為中國商標注冊的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