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革成了搶劫犯,稀里糊涂要玩兒完,是人總要把閻王見,阿Q我不叫屈來不喊冤 ”4月22日,曲劇現代戲《阿Q與孔乙己》在省人民會堂上演,曲劇丑角演員楊帥學扮演“阿Q”,以聲情并茂的演唱,詼諧幽默的表演,把阿Q苦中帶笑,笑中含淚的復雜心境,抒發得酣暢淋漓,動人心魄。
能把魯迅筆下的小人物演得如此活靈活現,支撐楊帥學的是扎實的曲劇表演藝術功底。他從小酷愛曲劇,15歲入行,嗓音條件極佳,唱腔韻味獨具特色。20多年來,他自己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個白天和夜晚是在排練廳里度過。雖然是一名丑角演員,但他的可塑性很強,什么樣的角色都能拿得起來。河南曲劇重唱,許多戲都是以唱取勝,楊帥學的唱腔高低適度,收放自如,韻味醇厚。他相繼主演過《卷席筒》、《望江亭》、《花子情》等大型歷史劇,還參加過電影《閻家灘》的拍攝,獲得過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
楊帥學與“阿Q”這個角色很有緣分。1993年,河南省舉辦首屆曲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楊帥學參賽的劇目是獨角戲《阿Q夢》。在短短15分鐘的表演時間里,楊帥學比較準確地把握了角色,并最終獲得了金獎。這次演出,使河南戲曲舞臺第一次出現了阿Q的藝術形象,評論界稱贊:“丑行出了個楊帥學。”
但是,楊帥學并沒有滿足,他要飾演一個完整的阿Q。當他把這個想法說給編劇陳涌泉時,發現兩人不謀而合。1996年,陳涌泉根據魯迅先生作品中的兩個人物 愚昧落后的農民阿Q、迂腐窮酸的知識分子孔乙己 創作了曲劇《阿Q與孔乙己》。第二次扮演阿Q 的楊帥學,改變了《阿Q夢》完全按丑行塑造人物的路子。他在表演上避免外露與浮泛,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開掘,既注重繼承傳統,又不拘泥于戲曲程式的束縛,夸張而不失真,可笑而不庸俗,以細膩的表演和聲情并茂的演唱,成功地在戲曲舞臺上塑造出了一個完全不同于影視形象的阿Q。
曲劇《阿Q與孔乙己》搬上舞臺后,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廣泛好評。該劇還先后榮獲了全省戲劇大賽金獎、文化部第三屆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演出劇目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獎項。2003年,楊帥學也憑借在這出戲中的精彩表演,一舉摘得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河南曲劇演員中第一位獲得梅花獎的演員。
5月3日至10日,曲劇《阿Q與孔乙己》即將隨河南省文化交流代表團赴臺灣演出。楊帥學說:“這是曲劇原創劇目首次走進臺灣,我愿用我的努力,把曲劇的藝術魅力帶給臺灣觀眾。讓曲劇藝術的芬芳越飄越遠。”本報記者 陳 茁 【原標題:楊帥學:曲劇舞臺上的別樣“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