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民間絕活系列 軋琴(2)

2013/7/31 9:06:32 點擊數: 【字體:

   
    郭家漸漸闖出了名氣,無論官家還是“趟將”(土匪),都紛紛請郭家去表演。
   
    郭家的表演實際上是唱曲子戲,他們的名號也是“袁門大調曲子”,而軋琴,則和二胡、三弦、四弦、二彎等一樣,是曲子的配樂樂器。
   
    最有名的是“老白朗”(反對袁世凱的農民起義領袖白朗)的起義軍經過袁門村時,還特意在郭家住了18天,聽郭梅欣的爺爺唱戲。
   
    郭梅欣那時候才6歲,跟起義軍玩耍在一起,學了不少的江湖黑話,比如把棉襖叫“囊子”,把褲子叫“菱角子”,把鞋子叫“趨拉子”,等等。
   
    老白朗在郭家聽足了戲,還招了不少的人馬,十分高興。臨走時,老白朗把一個海螺號送給了郭梅欣,作為紀念。郭梅欣長大后,把海螺號變成了演奏樂器中的一種。
   
    “那個海螺號至今還在,只是我已經吹不起來了。”郭九洲說。

    躲避抓丁游走江湖
   

    郭九洲的爺爺郭梅欣,應該是郭家傳人中最有成就的一個,也是名氣最大的一個。
   
    郭梅欣雖然沒讀過什么書,但他悟性很好,又善于學習其他樂器的長處,他不僅將老白朗給他的海螺號變為演奏樂器,還自創了二彎等樂器,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演奏水平。
   
    郭家的名聲越來越響,就連當時的禹縣縣長俞聲岱,也專門跑到袁門聽他們的大調曲子,尤其喜歡聽“俞伯牙封琴”;臨走時,還專門請郭梅欣到禹縣去唱戲。
   
    和禹縣縣長一樣,舞陽的兩任縣長,都曾請過郭梅欣到舞陽唱戲。
   
    日本投降后的第一個新年,為了慶祝勝利,舞陽縣長特意將郭梅欣等人請到舞陽縣城,唱了三天的戲曲;之后他們又被請到當地駐軍陳大慶的部隊,演唱了一段時間。“更多的時間,我爺爺他們四處云游,并不愿意給這些官僚唱戲。”郭九洲說。
   
    爺爺兄弟四個人,按照當時的規定,有四個男丁的家庭需要出兩個人當兵,但因為不想當國民黨的兵,他們弟兄幾個就到處去演出,躲避抓丁。

    “客房屋里”的“啞樂”

    雖然四處云游,但他們出入的仍舊是高門大院。我們說到軋琴,原以為他們演奏的只有軋琴這種樂器,實際上軋琴只是他們配樂的主要樂器,其他的樂器還有二彎、二胡、曲胡、三弦、四弦等。
   
    這些樂器,都是他們唱曲子戲的伴奏樂器,大調曲子和小調曲子,才是他們吃飯的本行。他們打出的招牌,也是“袁門大調曲子”。
   
    這種大調曲子,跟唱大戲不同,只需要七八個人,頂多也就10多個人,不需要搭建什么舞臺,演出的場地一般選在主人的客房里,所以又叫“客房屋里戲”,聽眾不過是主人家里的老爺、太太之流。
   
    過去的“主家兒”,每逢做壽或辦喜事,院內除了請大戲班子之外,還稀罕(意“喜歡”)請一些唱得好的小班子,外邊眾人樂樂,自己則躲在家中獨樂。袁門大調曲子走的就是這種獨樂的上層路線,有點周立波的味道。
   
    既然是“客房屋里戲”,必然有屋里戲的要求。外邊戲臺上的高調曲子都是要求高嗓門大調子,唱得越響亮越有彩兒;而屋里戲則要求盡量把腔調壓下來,不能聒噪人,也不能影響“主家兒”其他的活動。
   
    有唱腔上壓低腔調的要求,伴奏的樂器自然也不能太高昂。軋琴正是這樣的樂器,它的聲音細膩優雅,文文氣氣,連古箏、三弦、四弦的音量都比它大,演出前定音節時,也都按一個音節來定。所以他們又把軋琴叫做“啞樂”。
   
    也正是這樣的特點,配有“啞樂”軋琴的袁門大調曲子深受高門大戶的歡迎。說起袁門的郭家班子,在舞鋼、許昌、南陽、信陽等很多地方都比較有名。
   
    江湖夜雨,極盡坎坷。多年的游藝生活,可謂艱辛備至,但郭梅欣絲毫沒有厭倦,風雨漂泊中,他收獲了苦難,但也養活了一大家子。在那個年代,有門絕活,還是可以很好地活下來的。

    古琴匿墻躲過紅衛兵

    這種靠絕活養家的歷史,在解放以后,得到改變。解放之初,人們歡欣鼓舞,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絡繹不絕。郭梅欣的絕活當然受到普遍的歡迎。
   
    各地邀請的演出很多,特別是西平縣,很有誠意,在第一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去演出過一次之后,接連邀請他們去演出了10多年。
   
    這是一個特別的時代,身處舊社會“下九流”的民間藝人,剛進入新社會就得到重視,那種興奮不可名狀。“那時候我爺爺情緒特別高漲,只要管飯,不給報酬他都愿意去演。”郭九洲說。
   
    這樣的生活并沒有持續很久,時間進入“文革”時期,這是中國民間藝人游藝生活的轉折時期。表演已不可能,而藝人們自身的命運,也開始各自的跌宕起伏。
   
    郭梅欣的命運顯然屬于最跌宕的那一種。他的名號吸引了年輕的紅衛兵,他們專門跑到袁門村,想從他那里弄點有價值的東西,要傳下來的寶貝,他沒有;他能給的,只有滿肚子的幾百首曲子戲。
   
    能唱“前三皇后五帝”,宣揚封建思想,紅衛兵們退而求其次,“求寶不成”,就把他定為放毒的“臭老九”,辦他的學習班,想辦法折磨他。
   
    后來他們得知,他藏有軋琴等舊樂器,還有一些“放毒”的老戲本,就逼迫他交出來。這些都是他的命根子,也是祖先傳下來幾百年的東西,要他這些東西無疑要了他的命。而且,他也知道,他們要走之后肯定會當眾毀掉。
   
    思前想后,郭梅欣決定寧可斗死也決不交出。深夜,他將兩把軋琴藏進土坯墻中掏出的深洞內,外邊再用泥糊好,又將老戲本藏進糧食庫中。
   
    為了對紅衛兵們有個交代,他讓郭九洲背上一摞并不珍貴的老課本、老書,拿到村中的廣場上當眾燒掉,算是有個交代。還好,這一招騙過了紅衛兵。軋琴及老戲本逃過一劫。
   
    雖然逃過一劫,但郭梅欣的心卻極為難平,他那時候還教著一幫小孩子,原指望他們能繼承自己的衣缽,但經此一難,他徹底死心了。“他流著淚解散了孩子們,再不教了。”郭九洲說。(未完待續)【原標題:民間絕活系列 軋琴(上)】

    記者認真傾聽傳承人敘說江湖往事

    海螺號來源于老白朗,后來變成了樂器的一種

    保存三百年的軋琴琴體已經發烏,似一段雕琢的焦木

    軋琴貌似古箏,其實是“亞箏”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1-1-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