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班凋零 一人一琴一世界
2013/7/31 9:13:0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緣起:舞鋼市楊莊鄉袁門村郭氏家族歷經七代傳流至今,現存的軋琴形狀、演奏方法與史書資料 《漢書高帝紀》、漢末劉熙《釋名》、《舊唐書音樂志》中的記述基本吻合。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至今的多次民間樂器普查中均被證實河南僅存一琴。
□首席記者 李長需/文
郭九洲的軋琴時代
郭九洲接過了爺爺的衣缽,開始了他的民間表演生涯。這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婚喪嫁娶、祝壽還愿,都不再忌諱了。
什么活動吹什么曲子、唱什么戲詞,都是有講究的。比如結婚娶媳婦,一開始就先拉一段《過街翠》,聚聚人氣暖暖場。《過街翠》給人的感覺像娶媳婦的隊伍在大街上邊走邊歡快地吹著樂曲,新媳婦的轎子忽悠忽悠地蕩著,很有趣。
吹完《過街翠》,就吹《高山流水》、《大開首》、《雙疊翠》,這一段光拉不唱,等拉完了,再盤盤弦子,開始邊拉邊唱。
根據家庭喜怒哀樂的情況,唱詞也不一樣。結婚可以唱《小三姐做夢》、《余二姐求子》;祝壽可以唱《龍三姐拜壽》、《富貴圖》、《小三姐做夢》、《徐郎上壽》等;喪事可以唱《臥龍吊孝》、《五員哭墓》、《孔子哭顏回》等;求神還愿唱《龍三姐拜壽》、《韓湘子傳》、《白蛇傳》等。
郭九洲這個初中畢業的人,在村中也算是有學問的人。除固守戲書中老詞之外,他還有見景生情臨場編詞的能耐。
郭九洲為了讓我們感受,便調調軋琴,邊彈邊唱起來:“祖師大殿高又高,善男信女把香燒,燒香求菩薩來保佑,但愿得四季常平安。”這是給新開光的廟宇現場編的詞兒。
“山中松柏枝葉旺,教師業績地天長。中日思想新用上,培育新苗快成長。十年動亂遭不幸,尊敬之人落法盲,最后水落石頭現,教師業績分外香。”這是在慶祝第二個教師節時,他現場編寫的新詞。
這些看似簡單的唱詞,伴著纖細文雅的軋琴,經他演唱起來卻如天籟,美妙的愉悅感充溢心肺。
編戲勸人莫賭博
小調寫得多了,郭九洲心癢難耐,想嘗試著寫寫大調曲詞。到底寫些什么內容呢,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配合當地的宣傳形勢,寫些與村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
郭九洲回到臥室,扒拉出4頁他已經寫好多年的作品,分別是《賭博害處大》、《多子多害計生好》和《同心協力奔小康》。
“我可以都給你們唱一遍。”郭九洲打著手勢,不看戲詞,先唱起《賭博害處大》:“封建社會幾百年,流傳下一種舊習把人瞞,有的人為賭博傾家蕩產,把上級法律文件擱一邊。賭博害處特別大,頭一條思想名譽敗壞完;第二擔心常害怕,思想上好像壓著千斤擔——”
壓著嗓子的低音,婉轉而曲折、頓挫而抑揚,起承回轉,如行云流水,在嶄新的客廳里飄蕩。
“這個算是個小調,比較簡單。”郭九洲說,《多子多害計生好》和《同心協力奔小康》則是大調,有完整的曲牌:前者包括“古子頭”(開頭)、銀扭絲、亞兒油、詩篇、古子尾(結尾)等;后者則更多,包括古子頭、陰陽句、詩篇、銀扭絲、蓮花樂、亞兒油和古子尾。
我們聽著這些曲牌,感到很新奇,特別是《多子多害計生好》,郭九洲唱起來有板有眼:
“(古子頭)同志們請坐,細聽我說,基本國策牢記著,盲目生育害處多。
“(銀扭絲)計劃生育上級經常說,要求人民必須照做,黨的政策好,上下相結合,提倡一對夫婦生一個。有志人不需要多少,無才人多生也是枉然。
“(亞兒油)計劃生育是國策,男女老幼經常談。涉及千家和萬戶,終身生一女或一男。廣大干群齊稱贊,都說政策稱心愿,這個說‘多生孩子負擔大’,那個講‘育兒吃苦實難言’。
“(詩篇)個別人封建余毒未肅清,散播廢語造謠言,說什么兒多有福享,有兒有女福壽全。這種思想得批判——”
這樣悠揚的唱詞,跟生活貼得如此近,讓我們不由得想起老戲本上的那些唱詞,它們中的某一個,或許就像郭九洲這樣的民間老藝人,有感而發創作而成的。
唱戲治好了面癱
隨著戲班人員逐漸年長,郭九洲組織的戲班子逐漸凋零。他曾試圖教一些年輕的孩子,以繼承他的衣缽。但幾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他難以為繼。他得的是面癱,面部肌肉僵硬,賴以唱戲的嘴巴也歪斜起來。
“他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整天悶在家里對著軋琴發呆。”郭九洲的妻子說,這是一個視軋琴與戲曲為生命的人,沒有演出的時候,他就找一些有同樣愛好的朋友到家中,痛痛快快地唱上一天兩天。“許昌的、平頂山的都有,我經常一批一批地招待,成了他們的后勤部長”。
郭九洲很感謝妻子這么多年對他的支持。她從來沒有對他有過什么怨言,即使家庭開支再緊張,也會殷勤地招待各地來的戲友們。
郭九洲拿出兩張碟片,放進影碟機中,出現的畫面都是他跟朋友們坐在家中樹蔭下唱戲的情景。十幾個人的場面,拉三弦、四弦的,拉二胡的、拉軋琴的,很是熱鬧。而他們的唱腔,和著夏日的蟬聲,在午后的院子里發酵。這樣歡快的場面,猶如一個世外桃源,讓人忘卻人間的喧囂。
自郭九洲面癱之后,戲已不能唱,手腳不鍛煉,也沒有從前那么靈活了,朋友們來得少了,他的寂寞開始滋長。
妻子開導他,或許多鍛煉鍛煉,聲音就不拖拉了,興許還能治好面癱呢。他聽了妻子的話,唱過三四回之后,聲音果然不拖拉了。“你看看我現在嘴還歪不?要是你以前來,我是一句也給你唱不出。”郭九洲說,他的面癱現在基本好了。
我們也幾乎看不出有什么異樣。這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傳奇。
臨別送曲孔明傳奇
歡快的時光很容易流逝,從上午八九點鐘,一直到下午三四點鐘,我們一直聽郭九洲聊著有關軋琴的故事,故事之外,他拉著軋琴、二胡等各種樂器,邊彈邊唱了不少的大調小調。
臨走時,他絲毫沒有疲倦,依然情緒高昂,還要給我們唱整出的《二仙傳道》。這是整個戲本中沒有的唱詞,是他爺爺親授的經典。“這是諸葛亮的故事。”郭九洲說,諸葛亮隱居臥龍崗未出山前,靠著路邊的石人休息,夢中得石人指點,讓他到東南八百單八步的黑龍潭,那里有一個蝦蟆仙正在修煉三朵蓮花,他如果把三朵蓮花吞進肚內,可成長生不老仙。
諸葛亮醒來后依言而行,吞掉了蝦蟆仙的三朵蓮花。惱羞成怒的蝦蟆仙問明情況后,決定報復石人,讓孔明拿根青皮棍,照著石人的頭頂狠打七七四十九下,石人就能吐出三本天書,如果把三本天書都學會,可保劉備坐西川。
諸葛亮依言而行,果然得到三本天書,等他學會天書,劉、關、張已到門前,準備三請他出山了。
諸葛亮這個成才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兩年前,我曾在雨中徘徊到臥龍崗,感知諸葛亮成就文韜武略的環境,還追尋其出山后的蹤跡,訪問了博望坡和新野,但萬萬沒有想到,在民間的演繹中,諸葛亮的成才之路是如此有趣曲折,連正史、野史的大手筆們,也絕不會想到這樣的故事編排。“開始吧。”郭九洲從沙發上站起,一手托起軋琴,一首持弓,一段歡快的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