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同樂社掌門朱萬明

2013/7/31 9:41:02 點擊數: 【字體:

    朱萬明是曲劇創始人之一,1956年,時任文化部部長的田漢為他頒過獎。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洛陽梨園桃李芬芳,曲劇舞臺群星閃亮,第一代老藝人主要有:名生朱六來、名旦朱天水、名丑朱雙奇,都是洛陽人,并稱“三朱”,不少人喜歡他們的戲。

  其實應該歸納為“四朱”,還有一個朱萬明,十分了得。

  朱萬明是曲劇創始人之一,由于他在幕后操持樂器,不像“三朱”總在前臺出彩,所以容易讓人忽略。如今談曲劇往事,應該讓他走到前臺。

  朱萬明1891年生于臨汝縣(今汝州)王寨鄉鄭鐵爐村。汝州現雖屬平頂山市,但歷史上長期歸屬洛陽,朱先生應算是洛陽曲劇界人物。他音樂天賦很好,自幼愛拉愛唱,十幾歲時就成為汝州高蹺曲活躍人物。他會多種樂器,能操曲胡、三弦、四弦和軟弓京胡,能演小旦、老旦等多種角色,為當地玩友所佩服,遂成為同樂社的掌門人。他在洛陽經商期間,與洛陽大屯解新富切磋新調曲牌,對創造洛陽小調曲子有貢獻。

  1926年5月18日,他率領同樂社16名骨干,應邀到登封縣李洼村唱高蹺曲,《祭塔》正唱得歡,突然下起大雨,玩友們不得不收場,但觀眾不依不饒,要求他們繼續演出,但地上全是泥濘,無法踩蹺演出。最后,朱萬明與李洼村人達成共識:離開泥濘地,甩掉高蹺,登上高臺演唱。

  他們在牛車搭建的高臺上,先后演了《周老漢送女》、《藍橋會》等劇目,大獲成功。此后,他們干脆登上村里的戲樓,連演三天。從此“高蹺曲”正式登臺,成為“高臺曲”——1926年5月18日也成了河南曲劇的誕生日,載入了中國戲曲發展史。

  同樂社的功績在于:經他們這么一唱,豫西、豫南諸多曲子社紛紛登臺演出,都把高蹺扔掉了,十里八鄉紛紛搭臺,輪番邀請演員登臺,把這場戲曲革命推向了高潮。

  也就在高蹺曲登臺前后,朱萬明以山東琴書音樂元素,結合私墊讀書聲,創造出《書韻》曲牌,并以其他原生態音樂元素,獨創了《慢舵》曲牌,改革了《小漢江》、《大漢江》曲牌,完善了曲劇《十八板連奏》,他的曲牌很適合喊唱和發泄胸中郁悶,那種哀調下行腔,后來在《卷席筒》蒼娃唱腔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1928年,朱萬明來到洛陽,看了新興文明戲(通俗話劇),受到啟發,吸收新元素,改造高臺曲,在洛陽老集演出《戒大煙》、《放足》、《李豁子離婚》等新興時裝戲,受到群眾歡迎。1930年后,他借鑒其他劇種表演程式,使曲劇吸收豫劇、京劇的打擊樂,“文武場”兼顧,由演家庭生活小戲,走向能演歷史題材的“袍帶戲”,各個行當也都完善起來。

  朱萬明對曲劇的貢獻有四:第一,1926年,他的同樂社率先拋開高蹺,果敢地邁向高臺,對曲劇劇種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第二,他從民間音樂中吸收營養,創制了適應曲劇的曲牌,增強了表現力、感染力,大大豐富了曲牌品類;第三,他對樂器的改造,更適合為曲劇伴奏,他在琴筒上蒙蛇皮,形成曲胡優美、飽滿、醇厚的發音效果;第四,他和朋友引進七鐃八镲打擊樂器,為曲劇承擔大劇目奠定了基礎,也為唱武場戲創造了條件。

  因此,說朱萬明是河南曲劇的創始人之一實不為過。《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給曲劇下的定義是:“河南曲劇是由坐班清唱的鼓子曲中雜牌小調與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于1926年經臨汝縣(現汝州市)農民同樂社搬上舞臺,發展成為戲曲劇種的。”作為同樂社的掌門人,朱萬明確實是曲劇催生人。

  曲劇被催生后,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1948年,洛陽、宜陽、汝陽、臨汝等地,已有90多個曲劇小戲班,農閑時演出,農忙時務農。1952年,河南業余曲劇團達600多個,專業劇團22個團,1956年25個專業團,1978年28個團,1981年41個團,1984年45個團……

  曲劇在牛車高臺上誕生,自她呱呱墜地的那一天,便有著蓬勃生命力,今已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全國第八大劇種,河南第二大劇種,涌現出馬琪、 張新芳、王秀玲、胡希華、李天方等當代表演藝術家,優秀曲目《風雪配》、《卷席筒》、《陳三兩》、《李豁子離婚》等均為人們所熟悉。

  新中國成立后,朱萬明離開洛陽,到陜西渭南一帶從事曲劇演出,積極推廣曲劇。1956年,我省舉辦首屆戲曲觀摩會演,演員和觀摩團達7000人,整整演出了40天,豫劇、曲劇、越調各個劇種精英都來了,最后,4個最高榮譽獎的獲得者是:朱萬明、常香玉、陳素真、朱六來。這是洛陽曲劇界的驕傲,時任文化部部長的田漢為朱萬明頒了獎。

  1958年秋,朱萬明由洛陽回臨汝老家過中秋節,沒想到他一到家就病了,一直吐血。這年農歷十一月初七,同樂社掌門人朱萬明溘然長逝,享年68歲。家人將他葬在村南山崗上,墓前立了墓碑。

  鄭鐵爐村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但自從朱萬明的同樂社叫響后,該村名氣大了。朱萬明的兒孫們如今還保存著一把通身黝黑發亮的二弦,那是朱先生用了一輩子的樂器,如有記者來訪,他們都會拿出來展示并拉上一曲,樂聲喃喃如訴,似在追憶大師……(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孫欽良)【原標題:同樂社掌門朱萬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11-06-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