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帶著大唐盛世的風韻來到觀眾面前。
洛城又起“皇家絕響”
12日晚,記者來到試演現場,19時50分,澗西區二十一世紀演藝廣場的舞臺上,10余位手持琵琶、古琴、笛、簫、排簫等古典樂器的樂師出現在觀眾面前。隨著琴聲,數名身著唐代舞蹈服飾的女子飄然而至,翩翩起舞。
《朝天歌》、《飲酒樂》、《賞花歌》、《春江花月夜》……在各種古典樂器的巧妙配合中,一首首曲子如天籟之音般在劇場里回蕩。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一位從福建來洛旅游的老先生感慨道,“這樣的宮廷樂舞也許只有在洛陽能看到聽到了!”
作為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的總策劃,原洛龍區文化旅游局局長石詩龍對十萬宮廷樂舞的歷史了解頗多。
他告訴我們,“武皇十萬宮廷樂”最早可追溯至武則天執政年間,距今1300多年。武則天登皇帝之位后,改唐為周。相傳,在鞏固政權的同時,她投資組建了一支隊伍龐大、樂藝精湛的宮廷樂隊。當時的樂隊取名為“十萬宮廷樂”,一方面由于武則天出資十萬私房胭脂錢,另一方面希冀武皇的十萬江山如同樂隊這般壯大、前途升騰。
史書載,武周時期這支宮廷樂隊編制齊全、規模龐大,表演人員達近千人。
歷時十載“華麗轉身”
“現在的演出隊伍和武則天時期當然是沒法比的,但近70人的演出班底也是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自籌建以來的最大規模。”石詩龍說。
石詩龍說,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在我市重新“唱響”開始于2001年,當時一經推出,便在國內外引起巨大轟動。去年,武皇十萬宮廷樂舞還被列入我市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的重點項目。
“遺憾的是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一直還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專業舞臺。”石詩龍說。
“如果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能在洛陽長期演出,對豐富洛陽的演出市場,繁榮文化旅游事業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洛陽天藝藝術家俱樂部負責人寧健說。
今年年初,寧健所在的洛陽天藝藝術家俱樂部和洛陽二十一世紀演藝劇場、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達成協議,將二十一世紀演藝劇場作為十萬宮廷樂舞團的一個長期演出場所,對該團的節目進行重新改造、提升。
打造長盛不衰的文化名片
按照計劃,從昨日起到5月12日,武皇十萬宮廷樂舞每天都演出一場;5月13日到9月30日,計劃每周四、五、六晚上演出;10月1日開始,將保持一天一場的演出頻率。
不僅如此,在這一階段中,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還將打造大型樂舞劇《武皇傳奇》。寧健說,《武皇傳奇》計劃以武則天為主要人物,以宮廷樂舞、百戲為主要表現形式,深入挖掘武皇龍門禮佛、武皇賞花等故事,全面展示武則天波瀾起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