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澤墜子戲是河北省特有的劇種之一,也是全國稀有的地方劇種之一。深澤縣是墜子戲發展的中心,深澤墜子戲在曲藝河南墜子的基礎上衍變而來,墜子戲唱腔深澤墜子 劇照獨特,以真聲唱字,口齒清楚,吐字清晰,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委婉清新、優美動聽,具有傳統戲曲特征,是融歌舞劇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墜子戲發展史是一部草根藝人的奮斗史,是為農民所學所掌握的一種民間戲曲的藝術,具有很強的人民性。墜子戲藝術豐富多彩,具有多彩,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和廣泛影響,在地方劇種中占有較高地位。 墜子戲是一種稀有劇種,于20世紀40年代初起源于安徽蕭縣一帶,后傳入華北。在發展過程中,深澤墜子向京劇、河北梆子等多劇種借鑒,有生、旦、凈、丑等行當;又吸收豫劇、河南曲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的唱腔和板式結構,逐漸形成一獨立的劇種。其主奏樂器為墜琴(也叫墜胡),音色悠揚動聽,表現力極為豐富。深澤墜子戲唱腔委婉清新、優美動聽。在幾十年的演出中,其足跡涉及北京、天津、濟南、太原、鄭州、石家莊等大、中城市和廣大農村,受到他們的熱烈歡迎。2008年6月7日深澤墜子與安徽宿州墜子一起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標題:深澤墜子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