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偉家書房的一個木架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樂器,板胡、二胡、京胡、柳琴、三弦、熱瓦普、手鼓、木魚、葫蘆絲、三角鐵等。在靠近窗臺的一角,一塊嶄新的紅布下,那是他最摯愛的琵琶。拿起賞玩,你會發現,無論樂器年代多么久遠、多么陳舊,都被陳偉擦拭得干干凈凈。
陳偉,河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鄭州市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現供職于河南鄭州供電公司。談起琵琶,陳偉臉上總是洋溢著激動的神情,會讓你感覺,數十年的相伴,琵琶已徹底融入了他的生命。
樂趣相伴,琵琶豐富他的生活
陳偉6歲時就與琵琶結緣,用他的話說,“見了一次,聽了一聲,彈了一下,就迷上了。父親是音樂愛好者,所以即便經濟能力有限,父親也希望我們兄弟每人學習一門樂器。大哥先選的琵琶,我也和他選了一樣的樂器,省錢嘛!”
樂譜是父親教的,練習曲也是父親用錄音機錄下的。沒琵琶,就跑到父親單位宣傳隊借來練;沒音樂,就跑到宣傳隊聽。“我幾乎能過耳不忘,一首曲子聽個一兩遍,回去就能摸索著彈出來。”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讓陳偉的琵琶技藝進步飛速。
10歲那年,在鄭州市文藝匯演中,陳偉的兩首琵琶獨奏《喜送公糧》和《地道戰》,贏得了當時鄭州市豫劇團團長的青睞,并吸收陳偉擔任鄭州市豫劇團的琵琶伴奏員。從此,他的舞臺從家中小院變成了燈光閃耀的專業劇團。
燈光一開,帷幕一拉,舞臺上的世界就活了。即便伴奏的位置并不顯眼,但那仍是陳偉心中榮耀無比的工作。“那個時候,從未見過那么多樂器,也沒接觸過那么多老師。”談起在劇團的歲月,陳偉難掩興奮。
在努力提高琵琶演奏水平的同時,陳偉還跟隨劇團老師學習鋼琴、吉他、板胡、葫蘆絲、二胡、小提琴、打擊樂等多種樂器,并于1986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理論編曲專業函授大專班學習。1994年,22歲的陳偉以扎實的樂理功底和嫻熟的琵琶演奏技巧,獲得了著名作曲家王基笑的認可,成為他的關門弟子。
角色轉變,琵琶體現更大價值
1994年,陳偉從豫劇團調至河南鄭州供電公司工會任文體干事。起初,為順利完成工作角色轉變,陳偉暫時把琵琶擱置在書房一角,他用大量時間學習宣傳寫作、文藝演出編導、燈光布景設計等工會工作。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自己彈奏的時候很快樂,我也要把這個快樂帶給周圍的人!”勝任了工會工作后,他開始有了新想法。
心懷給大家帶來快樂的念頭,陳偉這個熱心腸變成了大忙人。業余時間,陳偉辦起了琵琶學習班,免費為同事及其家屬傳授琵琶技藝,普及琵琶知識!督鹕呖裎琛返臍g快喜慶,《十面埋伏》的鏗鏘激昂,《高山流水》中道不盡的友誼,《飛花點翠》里訴不盡的柔情。陳偉用琵琶彈奏著經典曲目,也傳遞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008年春節,陳偉主動請纓遠赴湖南郴州參加抗冰搶險慰問演出。他不顧氣候寒冷、山高路滑,一路背著琵琶,連續奔波在電網搶險現場。一曲感人至深的琵琶曲《為了誰》,讓現場的搶修員工和群眾幾度落淚。
從抗冰搶險慰問演出回來,陳偉更加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他悠揚的琴聲傳遍了敬老院、福利院、留守兒童學校、孤寡老人家。“做一些公益事業,能用自己的彈奏使他們快樂,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持,心里真是特別幸福。”
從6歲初識到現在,陳偉與琵琶相伴已40余載。一把琵琶,幾根老弦,雖撥不出天籟,卻是陳偉心中最動聽的旋律!驹瓨祟}:陳偉:此生與琵琶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