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琴:河南墜子表演大師、河南墜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1932年,在老墳崗的西一街、西二街、西太康路附近出現了聚仙茶館、一品香茶館、老賈茶館等3個最早的茶館,茶館賣茶,藝人賣唱,各掙各的錢。1934年,形成了老墳崗下崖市場,先后出現了5個說書棚,在這兒賣唱的藝人有20多個,比較有名的有劉明枝、劉桂枝、劉宗琴、李元春、于忠霞、汪國寶、王連堂、馬素芳、范明顯和趙發林。劉明枝、劉桂枝、劉宗琴三人中,劉明枝細膩,劉桂枝嫵媚,劉宗琴豪放,她們常搭伙同棚獻藝,被人稱為“鄭州三劉”。
劉宗琴是登封大冶鎮人。因家庭貧困,8歲時給人當了童養媳。12歲拜河南墜子藝人劉魁為師,學會了幾部大書。14歲獨闖江湖,在西安、寶雞站棚演唱,嶄露頭角。西安的劉喜祿,又教會她《響馬傳》、《西涼國找父》等長篇書目,1946年她重返河南。
劉宗琴的書迷遍布城鄉。有一次在密縣(今新密市)一村莊演出,鄰村十幾里外的農民手舉火把陸續擁向書場。擁擠中一姓丁的老人不慎失足跌進山溝腿骨摔折,村民忙找來門板要送他去醫院,老人說:“不去醫院,我要聽劉宗琴說書。”眾人只得把他抬進書場。耳聽墜琴高奏,簡板連擊,劉宗琴粗獷豪放的演唱,丁老漢早忘了疼痛,直到書盡散場,他才去了醫院。
“七分說,三分唱”,劉宗琴的說表功力精深,敘述故事時已達到“說忠臣負屈冤,鐵心腸也須淚下……言兩陣對壘,使雄夫壯志”的境界。一部《楊家將》,她說了40年,也改了40年。《砸御匾》是其中的精品段子,其中謝金吾夸官路經楊府,砸了楊家的匾,被楊排風痛打一頓,謝要去告狀,中間一段十二句的唱十六句詞,劉宗琴用“中路墜子”、“喬派墜子”、“河洛大鼓”三種不同風格的唱腔巧妙融會,把謝惱、羞、煩、躁、刁、惡、毒的復雜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她的多部大書錄制成盒帶后十分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