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書傳承人郝宗善現年68歲,12歲時從事曲藝說唱。目前,他所代領的團隊共有12人,年齡都在50歲以上。當晚,郝宗善表演的《拉荊芭》、景巧紅表演的《小姑賢》以及楊志立表演的《夸女婿》、《姜子牙出山》聲情并茂,將近夜里十一點,村民們都不愿離去。
大鼓書傳承人68歲郝宗善在臺上表演
臺下觀看大鼓書表演的群眾多是中老年人
【大公中原新聞網訊】(記者袁小玉、通訊員康小孬)7月25日晩 ,河南登封市王莊村文化廣場人山人海,村民聚集在那里只為觀看一次30年來難得一見的大鼓書表演。
大鼓書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表演藝術,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六七十年代非常受歡迎,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農村的中老年人都很難再見到或聽到大鼓書。
登封市文化館為滿足村民想看大鼓書的愿望,積極聯絡組織曲藝說唱團,于25日晚將大鼓書送到群眾面前,在該村文化廣場演出。
大鼓書傳承人郝宗善現年68歲,12歲時從事曲藝說唱。目前,他所代領的團隊共有12人,年齡都在50歲以上。當晚,郝宗善表演的《拉荊芭》、景巧紅表演的《小姑賢》以及楊志立表演的《夸女婿》、《姜子牙出山》聲情并茂,將近夜里十一點,村民們都不愿離去。
大鼓書原名“安徽大鼓”,由于廬江縣內方言關系,在說唱中分張門和柴門兩派。其表演形式相同,都是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夾板,配合唱腔、道白,節奏和諧,演唱者唱一段說一段,還伴有動作表情。其內容多取材于民間喜聞樂見的歷史演義、武俠、公案之類小說。建國后,舊內容逐漸減少,多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英雄人物等題材的故事、小說所代替。目前,大鼓書繼承人越來越少且年齡偏大,瀕臨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