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大鼓書
2014/7/25 15:19:2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登封曲藝人員從清朝嘉慶年間開始,不斷吸收融匯琴書、鼓兒詞、大鼓書等其他曲藝品種,并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登封大鼓書的主要演出形式是:一人打鼓擊板演唱,二人用墜胡、三弦伴奏。也有極個別是一個人自拉自唱的。演唱者有站有坐,所用書鼓大小不一,一般是小鼓,所用擊板有木質的檀板、簡板和竹板,也有鐵質或銅質的月牙板。演出形式既可一人演唱,也可二三人以上集體邊舞邊唱。登封大鼓書最大的優點是不受舞臺和場地限制,既可在大型劇場演出,也可以在文化大院、飯場、田間地頭及家門口演出。因為人員少、道具簡單、演出方便,所以大家都稱登封大鼓書是文藝演出的輕騎兵。
登封大鼓書第六代傳承人郝總善1964年加入登封縣曲藝隊后,拜曲藝老藝人丁根為師,學習刻苦,虛心向老師求教,不但學會了附和伴奏,還學會說唱表演全功。由于登封大鼓書所演曲目貼近生活、貼近農民,通俗易懂,所以不管是長篇大書,還是中篇書,以及書帽、小段兒等,讀書人、文盲、婦人孺子等都能聽懂。因他說書學啥像啥,裝誰像誰,說苦書時能把人說哭,說喜書時能把人說笑,所以他每到一地演唱都很受群眾歡迎,演唱十天半月不讓走。他以登封大鼓書音樂伴奏為基礎,吸收了河南墜子的唱腔和音韻,創造出了優美活潑而又獨特的登封大鼓書風格。
2011年,登封大鼓書被列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日報(20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