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傳統(tǒng)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南陽老人花15年復制成“蛤蟆嗡” 卻找不到演奏高手

2014/7/31 11:24:50 點擊數(shù): 【字體:

    今報南陽訊 你知道“蛤蟆嗡”這種樂器嗎?如果你知道并見過它,會演奏嗎?南陽61歲的退休工人葛三仲憑著兒時的印象,花費15年時間,復制出了失傳已久的樂器蛤蟆嗡,想在民間尋找會演奏這種樂器的人。
 
    50年前,集市多見蛤蟆嗡
 
    葛三仲住在南陽市中心市場一個小區(qū)內(nèi),老人退休后加入了南陽古樂團,成為低音部樂手。古樂團除在南陽府衙為游客排練演奏民族音樂外,還經(jīng)常從事原生態(tài)音樂的挖掘整理工作。
 
    昨天,記者在他的家中見到了蛤蟆嗡的樣子:分不清是幾角形的共鳴箱比籃球還大,底板上有一雙大大的“眼睛”,整體像一只腆著肚子的蛤蟆,裝上琴桿和琴弦后,能拉出優(yōu)美的曲子。
 
    葛三仲介紹,他的祖籍在鄧州市劉集鄉(xiāng),祖父葛根興曾是有名的民間藝人,善彈三弦和拉蛤蟆嗡。受祖父的影響,葛三仲熟于二胡、琵琶、古箏、小提琴和揚琴,還會制作小提琴、古箏、古琴等多種民樂樂器。
 
    “小時候,只要我爺爺一拉蛤蟆嗡,他身邊就坐滿了來聽曲的人。我12歲時,爺爺去世,陪葬品是3把三弦和1把蛤蟆嗡。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蛤蟆嗡的模樣,也是我把它放進了祖父墳中。”葛三仲說。
 
    據(jù)一些老藝人介紹,蛤蟆嗡屬于南陽原生態(tài)的弦琴樂器,因共鳴箱形似蛤蟆而得名。50多年前,南陽好多地方的集市上都能買到蛤蟆嗡,好多孩子把蛤蟆嗡的琴弦和琴桿摘除,在共鳴箱底板的小孔上穿一根馬尾,馬尾另一端拴在滴有松香的小棍上,隨便在空中旋轉(zhuǎn),便能發(fā)出類似蛤蟆的聲音。以前,蛤蟆嗡多被用于劇團伴奏,新中國成立后漸漸失傳。
 
    憑記憶,15年復制成蛤蟆嗡
 
    葛三仲復制蛤蟆嗡的念頭產(chǎn)生于15年前。
 
    1992年春,葛三仲到北京出差,有幸觀看了國內(nèi)一家著名民族樂團的演出。他注意到,樂隊中因為沒有低音部樂器,竟出現(xiàn)了一把由大提琴改制的吉他。對民樂極其熱愛的葛三仲覺得,在民樂中出現(xiàn)西洋樂器,是件很尷尬的事。他想到了祖父拉過的蛤蟆嗡。
 
    隨后,葛三仲用7年時間在民間進行資料搜集,用8年時間復制成了蛤蟆嗡。他根據(jù)老藝人們對其構(gòu)造和音色的描述,反復試制、演奏。
 
    去年9月,葛三仲的蛤蟆嗡終于制成,一些略懂蛤蟆嗡的人聽了都說“有那個味兒”。接著,他帶到古樂團進行演奏,僅拉了一次,指揮立即撤掉了原有的替代品大提琴。
 
    覓知音,尋找演奏高手
 
    “蛤蟆嗡依靠雙膜共振來發(fā)音,發(fā)出的聲音是復合音,二胡等樂器是依靠一個膜的振蕩來引起共鳴的,這是蛤蟆嗡最大的特點。”葛三仲介紹,民族樂器中低音部是個弱項,許多樂團都是用大提琴來替代,而蛤蟆嗡的音色介于大提琴和馬頭琴之間,完全可以勝任低音演奏的任務。
 
    一位民樂專家聽了葛三仲的演奏后稱,蛤蟆嗡能發(fā)出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特別是蛤蟆嗡所發(fā)出的低音音色豐滿,既有大提琴低音的厚重韻味,又有馬頭琴粗獷深沉之韻,令人回味無窮。蛤蟆嗡可以彌補民族弦樂器中少有低音部的遺憾。
 
    昨天下午,葛三仲以一曲《草原之夜》展示了蛤蟆嗡,樂聲響過,同行的一位記者稱“聽出了騰格爾的味道”。
 
    葛三仲介紹,蛤蟆嗡最初是由南陽的地方樂器改制而成,曾在南陽的淅川、鄧州和湖北的老河口等地流傳。去年,他5次到鄧州去尋訪民間藝人,希望能僥幸找到一把蛤蟆嗡,結(jié)果都失望而歸。
 
    葛三仲的另一個心愿是找到一個拉蛤蟆嗡的高手。葛三仲說,小時候聽祖父拉蛤蟆嗡常使用“顫弓”技法,能拉出“嘟喔”的聲音,但這種技法可能已經(jīng)失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07-04-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途W(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