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就酒,越喝越有。”這是一句老話,我一點兒大就常聽老輩人說。看著大人喝著燒酒,就著餃子,饞得我喲,別提了,口水快出來了!從那時起,我就堅定了一個信念:快快長大!我真的長大了,也學著老輩人的樣子,溫一壺小酒,下一盤熱騰騰的餃子,邊吃邊想,想的啥,你懂的。
其實,“餃子就酒”,不是餃子和酒這兩個元素的簡單混搭。要想“越喝越有”,得有鄉(xiāng)味和鄉(xiāng)情相伴才行。
鄉(xiāng)味就是家鄉(xiāng)味。我生在好吃的信陽固始,過去喝酒不是特別講究,找個塑料壺,托個熟人,打一壺散酒,如果沒人做手腳,也就是沒人偷偷地往里兌水,喝著還真的不錯。但餃子得講究,尤其是餃子餡,必須是大蔥的,其他的也有,但都不是最正宗、最地道的。肉得肥點,一口餃子咬下去,直往外冒油,真“得勁”。要是素餡的,弄點白菜蘿卜進去,咬一口,直往外冒水,那就大煞“嘴景”了。記住了,如果到了固始,用一般的肉餃子下酒,那檔次不夠。如果有口福能吃到油渣(煉油或炒肥肉剩下的東西)餡餃子,保您兩輩子也忘不了。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不假不傻的您回去也DIY一把吧。
鄉(xiāng)情其實就是家情。我回家次數(shù)不多,只要一到家,媽媽就會張羅著包一大桌餃子,一定是油渣餡的。爸爸活著時,他總會準備一壺酒,爺倆喝著酒,吃著餃子,基本不說話,悶得汗都流出來了。男人之間,有時覺得語言是多余的,有酒有餃子,說多了耽誤事。爸爸去了,沒人陪我喝了,但每次餃子煮熟后,媽媽總會在第一時間,把酒放在我旁邊,兩個酒盅,兩雙筷子,我知道,那一個是我爸爸的。媽媽也不說話,只笑著看我吃。這種待遇,在我自己家是享受不到的。
我的愛人也是信陽人,用油渣包餃子不在話下。年輕時她不讓我多喝,餃子也是素餡的。如今,一到年節(jié),老婆就會包油渣餡餃子,吃餃子時她總忘不了給我倒上酒…… □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