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核心

2013/8/20 15:35:25 點擊數: 【字體:

 
    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的黃河奔騰而下,出潼關后與發源于陜西省華山之陽的洛水在河南鞏義市交匯。

    在黃河、洛水的許多傳說中,最有影響的當是“河圖洛書”。由其不僅產生了中國元典文化《周易》八卦和《尚書·洪范》,以至后來形成了“河洛”學。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說:“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史記·封禪書》又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由此可知,作為一個文化概念,“河洛”既有地域上的意義,又有人文上的內涵。在地域概念上,歷史上的 “河洛”不僅僅指洛水與黃河交匯形成的夾角地帶,而是泛指以洛陽、嵩山為中心的“河南”、“河內”、“河東”等廣大地區。這片廣袤的沃土是中華先民最早的繁衍生息之地,更是中華文明誕生的源頭之地。

    1、河洛地區孕育了華夏文明。中華民族號稱是“炎黃子孫”,河洛地區是炎黃二帝誕生和活動的主要地區。《國語·晉語四》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少典是有熊(今河南新鄭)的國君,后傳位于黃帝,故《通鑒外紀》卷一引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新鄭,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受國于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黃帝時期河洛地區農牧業已相當發達,因而人口繁盛。據《世本》記載,黃帝的后裔顓頊、帝嚳以及堯、舜等作為部族首領在河洛地區形成了152個邦國,其后代有875個姓氏,包括了后代遍及全國各地的800多個大姓的百分之九十。

    當遼闊洪荒的南苗、東夷、西戎、北胡還處在原始社會的時候,由于農牧生產的先進和手工業經濟的發達,河洛地區的華夏人率先進入奴隸制社會,從而結束了社會的“部落”形態而形成了早期國家“酋邦”,進而又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國家——夏王朝。大量確鑿的考古資料已經證明,登封的告成就是夏的首都。恩格斯指出,“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夏王朝的建立,創造了華夏國家最古老的原生形態,對社會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后,在河洛地區出現了更為成熟的文字、城市、禮制和青銅器,標志著中華文明已經發展到了全新的階段。

    “禹都陽城”、“商都西亳”、“周都洛陽”之后,河洛地區文化更加發達。從史前傳說時期到三代期間,河洛地區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諸多領域中誕生了一大批精英,如黃帝、夏禹、伊尹、傅說、姜尚、周公、老子、莊子、墨子、商鞅、子產、申不害、韓非、吳起、鬼谷子、蘇秦、鄧析、公孫衍等,形成了儒、道、法、兵、墨、名、縱橫等諸多河洛文化流派,并產生了眾多的各具特色的典籍,如《詩》、《書》、《易》、《禮》、《樂》、《春秋》等。這些典籍被后人尊稱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安身立命之“經”。河洛文化由此逐漸成為強勢文化,在其輻射和影響下,“東夷”、“西戎”、“苗蠻”等文化也都很快華夏化。河洛文化東進而齊魯文化興,河洛文化南移而楚湘文化昌。

    2、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河洛文化肇始于“河圖洛書”。《周易·系辭上》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河圖”、“洛書”凝結了古代先哲神秘的想象和超凡的智慧。至漢代,一些經學家用“河圖洛書”敷衍解說《周易》和《尚書》,認為八卦和《周易》是伏羲和文王所演作,《洪范》九疇則是夏禹和箕子所為,二者皆出自天授,取法乎天,并進而形成了“陰陽五行”學說。“河圖洛書”作為中國儒家經典之來源,蘊含著中國哲學最古老的原創思想和東方人高度的智慧,并由此生發出了許多中國古代哲學、醫學、天文、歷算以及兵、刑、道、法等方面的重要內容。歷史是永恒的,始建于晉穆帝永和四年的龍馬負圖寺,今天仍矗立在孟津縣黃河南岸的雷河村。商承夏制,周承殷制。周代確立了以“敬天”“明德”為基本內容的政治教化思想、以宗法為根本的國家政治制度、以禮樂為核心的社會規范等,形成了一套相當完整的國家運行機制,影響了中國以后數千年。孔子盛贊周代典章文化“巍巍乎大哉”,“郁郁乎文哉”,實非虛言。

    3、河洛文化代表了中華文化。產生于夏商、成熟于周、發達于漢魏唐宋、傳承于其后各代的“河洛文化”,既包括以農耕經濟為中心形成的物質文明,也包括由此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習俗、心理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早期的河洛文化與當時其他地域文化如齊魯、燕趙、秦晉、吳越、巴蜀、荊楚以及東夷、羌戎文化相比,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的正統性、源頭性與傳承不衰,同時它又是國都文化、政治文化,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已逐步展開。在所確定的8個重點考察點中,除一個為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外,其余7個古遺址全在河南境內并均在河洛地域的核心區———洛陽和鄭州兩地。這再一次向世人說明,河洛文化對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形成和中華文明發展做出了最卓越的貢獻。

    河洛文化最使世人驚嘆的顯著特點是其文明久遠且連續不斷。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從河南龍山文化到二里頭文化等大量的歷史遺存中,從考古發現與典籍記載相互印證中,人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文明5000多年來在河洛地區的發展脈絡與走向。在世界文明古國中,起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有關記載或傳說可以說比比皆是,但不幸的是,除中華文明之外,都出現了中斷或消失,只有發源于黃河中下游的河洛文化連綿有致,相銜如環。河洛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輻射力、同化力以及它的根源性、厚重性、融合性等,充分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精宏和偉大,給人們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與研究不盡的課題。【原標題: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核心】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2008-06-13 作者:楊海中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漢宮畫師毛延壽貶謫后的傳奇故事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