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名贏政(前259~前210),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終年49歲。葬于酈邑(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北25里處)。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造了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因出生于趙國,又稱趙政。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秦王位由丞相呂不韋和宣太后的男寵毒專權。公元前238年親政,毒乘他外出之機,舉兵叛亂,他一舉粉碎叛亂,誅殺毒,幽禁太后。第二年免除呂不韋的相職,后逼殺呂不韋,任用了尉繚、李斯等人。
此后,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接著,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買關東六國權臣,離間其君臣關系,遠交近攻,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間,先后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
贏政統一天下后,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幻想秦王朝的統治能延續千秋萬代。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施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修筑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