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陳叔寶之所以沒被殺掉,全部經驗就兩字:裝傻!當然,陳叔寶原來也精明不到哪里里去,要不然他也當不上亡國之君。在任時他就無心國事,熱衷于聲色犬馬,重用一幫優伶宦官,朝政搞得亂七八糟,寫點詩吧,還是亡國之音《玉樹后庭花》之類。隋文帝大軍一到,勢如破竹,沒幾天工夫就滅了陳朝,陳叔寶也當了俘虜。
照例,對這些亡國之君是要斬草除根的,免得他們東山再起。可隋文帝自己雄才大略,根本看不起窩窩囊囊的陳叔寶,諒他也翻不起大浪,就暫時沒殺他,想看看他的表現再說。
沒想到,陳叔寶亡國后全然沒有亡國之痛,依然每天吃喝玩樂,三天兩頭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說實話,隋文帝對陳后主真不錯,不僅赦其罪,給賜甚厚。每次大的宴席,還請他出席,恐怕他傷心,不演奏他家鄉的音樂。沒想到,后來陳叔寶竟對文帝要求:「我還沒有一個稱謂,每回朝集,無法與人交談,愿得一官號。」文帝不禁嘆息說:「陳叔寶全無心肝。」監視者又匯報說叔寶每日喝醉,罕有醒時。隋文帝嘆道:「隨他罷,否則叫他如何過日?」反正,隋文帝聽到這個報告后,就更瞧不起他了,一個醉鬼,醉生夢死,還能有什么作為?
其實,陳叔寶城府很深,心機頗重。他熟知歷史上那些亡國之君的悲慘命運,知道自己的身份非常危險,最易被人猜忌,一舉一動都被人嚴密監視。雖然自己被公認軟弱無能,百無一用,但畢竟曾為一國之尊,多少還是有些影響力的,言行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腦袋,還禍及全家。而世界上只有傻子對任何人都沒威脅,最讓人放心,所以,他就把真傻和裝傻結合起來,成了亡國君王里的「第一傻」,也騙過了猜忌多疑的隋文帝,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陳叔寶的「大智若愚」,其實還可以從與李後主的命運比較中看出來。同是亡國之君,趙匡胤一開始給李後主的待遇并不比陳叔寶差多少,可李煜吃虧就在于不懂得韜晦,不會裝傻。本來,當了俘虜,寄人籬下,你就老實點吧,還一個勁地寫詩填詞,寫就寫吧,你寫點風花雪月,鬧點文字游戲也行,可他不是「問君能有幾多愁」,就是「別時容易見時難」,而這些懷念故國、悲悲切切的文字,每個字都沒有逃脫監視者的眼睛。
喜歡附庸風雅的趙匡胤尚能忍耐一二,到了殘忍野蠻的趙光義這兒,就不由起了殺機,不久,一杯毒酒便送這位詩人皇帝上了黃泉之路。
若論詩文造詣,李後主遠在陳后主之上,一個詞壇巨匠,一個小有成就;若論生存「智能」,陳后主則比李後主高明得多,兩人絕對不是一個層次的。魯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