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盧仝詩集版本研究

2012/5/2 10:39:18 點擊數(shù): 【字體:

  
    內(nèi)容提要 盧仝是中唐韓孟詩派之重要代表,在唐代詩壇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有關其詩集的諸多版本,前人語焉不詳。比勘存世的明清10余種版本,并對盧全詩集在宋元及明清時期之刊刻流傳情況作一考究,可知:盧全集在北宋時已有一卷本和二卷本流傳,后韓盈以集外詩一卷編于二卷本后,是為三卷本。自此盧仝詩集綿延不絕。一卷本今已無傳;二卷本在明代正德年間仍有刊刻流傳;三卷本流傳最廣。至清康熙間有孫之驟注本,收盧仝詩最多,且分為五卷,從而使此本成為整個盧仝詩集版本系統(tǒng)中最為完備之本

    盧仝(7757—8357),號玉川,河南濟源(今河南濟源市)人,終身未仕,為韓孟詩派重要代表。盧仝可謂是唐代較為奇特的詩人。首先,唐代詩壇名家輩出、群星閃爍,《全唐詩》900卷,收錄作家2000余人,詩近5萬首,作家作品可謂多矣,但能以自己獨具個性的作品而成一種特定風格的卻非常有限,而盧仝卻以僅存的百余篇詩歌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開山立派,以“盧仝體”著稱于世。這一點,堪稱奇特。其次,盧仝雖存詩數(shù)目不多,但卻表現(xiàn)出風格上的豐富多樣性,他可以寫出在整個唐代詩壇堪稱最奇絕險怪的《月蝕詩》,也可以寫出最平易近人、娓娓如話家常的《寄男抱孫》和《示添丁》等詩。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都能寫到美的極致,風格多樣卻個性突出,這也是盧仝奇特之處。第三,盧仝作品數(shù)量不多,但詩歌的影響范圍非常廣遠,最突出的是盧仝《月蝕詩》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兩首詩,前者幾乎壟斷了后世“月蝕”類的題材,使人一說到“月蝕”幾乎都能聯(lián)想到盧仝——“凡遇月食輒吟詠,無不以盧仝為祖”;后者則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茶文化,后世凡涉及飲茶類的詩、詞、賦、曲等,往往會有盧仝或其茶歌的影子。第四,表現(xiàn)在對盧仝詩歌的評價上。贊者如含曦《酬盧仝見訪》將其比為海底珊瑚:“海神知貴不知價,留向人間光照夜。”。貶者如清郎廷槐等著《師友詩傳錄》曰:“至如昌谷、溫、李、盧仝、馬異,則純乎鬼魅世界矣。”雖然對任何人任何作品的評價從沒有整齊劃一過,但對盧仝作品評價反差如此之大,還是很罕見的。第五,就是對其是否死于“甘露之變”等問題尚無定論。因為可依據(jù)的史料極其有限,學人只能從其詩中尋得蛛絲馬跡來求證,但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無形中給盧仝蒙上了一層奇異神秘的面紗。
        
    盧仝以他成功的詩歌創(chuàng)作為韓孟詩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由于他飽學卻一生不遇的經(jīng)歷、守道而不茍合于時的性格,使他對人生的體驗達到了中唐其他詩人難以比肩的深度;他抒發(fā)深摯感情、詛咒炎涼世態(tài)和指斥黑暗時政的詩歌,雖非全面卻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他奇崛雄放的詩歌風格和瘦硬樸拙的詩歌語言以及亦俗亦諧且變化多端的審美情趣,與韓孟詩派諸人詩風相互輝映,使百花競放的中唐詩壇更加絢麗多姿。遺憾的是,長期以來,這位不容忽視的詩人恰恰在某種程度上不被人重視,故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認識也多片面化傾向,如蘇雪林謂盧仝詩“由險怪而走入魔道”;劉經(jīng)庵以為盧仝詩“怪誕奇特,比李賀還厲害,其中充滿了迷信、滑稽的意味”,關于盧仝詩集,今人萬曼先生在《唐集敘錄》中曾對其版本初步加以梳理論列。然而就版本角度看,囿于時代條件,萬先生對存世之眾多版本未曾寓目,對明清諸本亦多語焉不詳。欲研究盧仝詩之成就,文本研究是其基礎所在。后學嘗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圖書館,廣搜眾本,遍覽書目,基本查清了盧仝詩集存世各本的版本情況。現(xiàn)不揣淺陋,擬就盧仝詩集結集刊刻之經(jīng)過和存世各版本之面目,作一簡略考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宋代盧仝詩的流傳與結集

    盧仝集,北宋時已結集流傳并上版刊行。最早著錄盧仝集的是《崇文總目》,稍后《新唐書•藝文志》曰:“《玉川子詩》一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亦云盧仝詩一卷。慶歷八年(1048),有韓盈者作《玉川子詩外集序》曰:“唐玉川先生盧仝,履道守正之節(jié),見于昌黎退之之文。……但歌詩百篇,鏤板已行于世……常愛其詩,恨不得多見其篇,近友人李生于道士崔懷玉處又得集外一十五首,余甚喜之,以編附舊本。……慶歷八年仲冬望日昌黎韓盈謙甫序。”韓盈所稱仝“歌詩百篇,鏤板已行于世”,已和現(xiàn)存仝詩數(shù)目接近,當為仝詩別集。今上海圖書館藏有民國盧永祥翻刻《玉川子詩集注》,此本卷后有孫峻《玉川子詩集跋》曰:“余曾藏有北宋本,為皇禧元年己丑四月所雕。題曰:‘盧仝詩集二卷,外集一卷,慶歷八年韓謙甫盈為之序。’宋刻宋印,字體絕精。”是知,盧仝詩集皇祐元年(1049)已有三卷刻本行于世,其外集一卷,當為韓盈于慶歷八年(1048)所編的附集。另,王安石曾編《唐百家詩選》,其中收盧仝詩14首。《王荊公唐百家詩選序》稱其編選唐詩之由為;“余與宋次道同為三司判官,時次道出其家藏唐詩百余編,諉余擇其精者,次道因名曰《百家詩選》。廢日力于此,良可悔也。雖然,欲知唐詩者觀此足矣。”宋次道即宋敏求。王安石為三司判官在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王氏因宋次道家藏而編選是書,可見宋次道家藏有盧仝集,可能就是這種三卷本。惜乎這些本子今皆不存。萬曼先生《唐集敘錄》云:“(盧仝詩)北宋時已有百篇鏤板行世,但并此慶歷本,皆無宋槧流傳。各藏書家著錄,率為影宋抄本。”

    迨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作《盧仝集》三卷:“其第三卷號集外詩,凡十首。慶歷中有韓盈者為之序,川本止前二卷。”陳振孫生活于南宋后期,平生以繼承劉向和晁公武敘錄圖書之精神為己任,所編《直齋書錄解題》收書51000多卷,與當時國家藏書目錄《中興館閣書目》及《中興館閣續(xù)書目》之總和相差無幾。從其所著錄的關于盧仝詩集版本情況看,在南宋至少可見兩個本子:一曰二卷本,即川本;一曰三卷本,含集外詩一卷。
        
    從以上宋代各家著錄情況看,盧仝詩集在宋代刊刻流傳的本子有三種:一卷本、二卷本和三卷本。今就所見材料,分別考述如下:
         
    一卷本。此本為《新唐書•藝文志四》率先著錄,云:“《玉川子詩》一卷。”但此一卷本源于何處,不得而知。《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五曾解釋王安石《唐百家詩選》不收李、杜、韓三家詩的原因時說:王氏不選三家詩,并無深意,只不過以宋次道家所藏的唐人詩集編選而已;故《唐百家詩選》非特不及此三家,唐名人如王右丞、韋蘇州、元、白、劉、柳、孟東野、張文昌之倫,皆不在選。荊公所選,特世所罕見,其顯然共知者,固不待選。是知宋次道家當時獨有此一百五集,據(jù)而擇之,他不復及耶。陳振孫之言道出了一個事實,即盧仝詩集在王安石編選《唐百家詩選》時已屬罕見。韓盈《玉川子詩外集序》稱“恨不得多見其篇”,韓序作于慶歷八年(1048),《新唐書》始撰于慶歷四年(1044),可知歐陽修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文學網(wǎng)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