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仝詩集版本研究(4)
2012/5/2 10:39:1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o;又眉批云收舊抄本二卷、集外詩一卷,有昌黎韓盈序集外詩,首與《書錄解題》合。眉批出自(呂阝)亭猶子楚生棠之手。……此本有楚生印記,蓋即指此而言。溯其淵源,實出宋槧。韓盈一序,陸本先之,尤足貴后人。卷末有名云者手跋二則,不詳何人。……”嬰暗居士,即秦更年,字曼青,嬰暗為其號,又號東軒,江蘇揚州人,生卒年不詳。該本在第一頁鈐有“嬰暗秦氏藏書”、“東軒”印,每半頁10行,行20字。《月蝕詩》“架構何可當”之“架”字下亦缺“構”字,有注曰“御名”。包括《含曦酬》、《馬異答盧仝結交詩》和《招玉川子詠新文》三首,無《逢病軍人》、《山中》、《除夜》(二首)四首,實收盧仝詩103首。有韓盈集外詩序和徐氏之跋。此本卷末有無名氏跋文二則,其一曰:“向于唐詩選本得見玉川先生《月蝕》、《茶 歌》、《示男抱孫》諸詩,奇爽天闊,境趣不凡,渴望一見全集,五十年已來,終不可得。壬辰冬日于夏珍甥處見之,因從假歸,不憚手錄一冊,以備觀覽。”
清抄本。清初抄《百家唐詩》本《盧仝詩》一卷,集外詩一卷。此本每半頁9行,行22字。《送王儲詹事西游獻兵書》作三首,有《逢病軍人》和《山中》,但不收《除夜》二首。在《逢病軍人》后收《庭竹》詩,即在他本中作《題儲遂良孫庭竹》。收《含曦酬》、《馬異答盧仝結交詩》和《招玉川子詠新文》三首。
盧抄本。盧文昭校抄《盧仝詩集》二卷,集外詩一卷本。盧文弨(1717-1795)字紹弓,一作召弓,號磯漁,又號檠齋,晚更號弓父,人稱抱經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577),卒于乾隆六十年(1695)。盧氏為乾隆間校勘古書大家。錢大昕稱盧氏:“凡所校定,必參稽善本,證以它書,即朋友后進之片言,亦擇善而從之。”故盧氏校抄之《盧仝詩集》二卷,集外詩一卷,當為善本。該本卷第一下有印章一方,鈐有“王勇”字樣。每半頁11行。行21字。在“盧仝詩集卷第一”后有跋曰:“乾隆丙午四月二十一日杭洞里人盧文寸弨校閱。”此本收《含曦酬》、《馬異答盧仝結交詩》和《招玉川子詠新文》三首。在《逢病軍人》、《山中》、《除夜》(二首)等四首前注曰:“以下四首見《全唐詩》”,“殊不似玉川”。
康熙刻本。康熙間刻《盧仝詩》一卷本。每半頁11行,行21字,黑雙魚尾,版心有“全唐詩盧仝”字樣。此本卷前有佚名氏題詩曰:“散仙逸圣野狐禪,若身能忝老玉川。我若修行三十載,一時爛結祖師緣。”第一頁下批曰:“余年二十五六,未得《全唐詩》,時曾自林吉人抄得盧仝一本”。收詩與《全唐詩》本同。
江標本。江標刻《唐人五十家小集•盧仝集》二卷、集外詩一卷本。江標(1860—1899),一字建霞,一號萱圃,江蘇元和縣人。生于同治十年(1871),卒于光緒二十五年(1889)。此本乃據宋書棚本影刻,卷前有“南宋刻唐人集”字樣可證。每半頁10行,行18字,四周黑邊雙框,黑單魚尾。收盧仝詩71題,107首,包括《含曦酬》、《馬異答盧仝結交詩》和《招玉川子詠新文》三首,無《逢病軍人》、《山中》、《除夜》(二首)等四首,實收盧仝詩103首。該本在《月蝕詩》中“架構何可當”之“架”字下缺“構”字,有注曰“御名”二字,為避宋高宗趙構之諱。
孫注本。孫之(馬錄)《玉川子詩集注》五卷本。此本比《全唐詩》本多了《月詩》、《櫛銘》二首。該本后收入《晴川八識》本,共4冊。另,民國十二年(1923)濟陽盧永祥翻刻藍印本,共5冊。盧永祥本卷首《玉川子詩集序》曰:“玉川子詩注五卷,為康熙間仁和孫晴川先生所纂。閱歲二百有余,傳本較稀。永祥治兵浙中,遂為重刻。夫范陽之盧,在唐為盛,永祥雖托遠宗,未敢附于華胄。重刻之旨,欲使故籍名篇出于蠹燼之余,繼此以往得有傳本而已。杭縣孫康侯舍人峻既為校勘,成校勘記一卷,附于卷后,為力甚勤,用并志之。癸亥二月濟陽盧永祥記。”卷后附有“玉川子詩注勘偽表”,表后有孫峻記曰:“先晴川公秉鐸慶原注玉川子詩集,唯時僻處山城,良工難選,故偽字極多。茲重梓。”
此外尚有朝鮮古刊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記曰:“《玉川先生詩集》不分卷朝鮮古刊本,十行十七字。全集凡七十六題。卷尾有刻書人銜名,如左氏:‘大德五年辛丑三月日東京官開板,別色前權知戶長鄭天呂,校正麗澤齋生樸英工,監:副留守兼勸農使管局學事朝顯大夫版圖總郎金祜。’(日本內藤虎博士藏書,己巳十月二十八日閱)”
綜上所述,盧仝作品在宋初已流人民間,曾多為傳刻。后被整理結集,但不詳系何人所為。北宋盧仝集最初有一卷本和二卷本流傳。后韓盈友人李生于道士崔懷玉處又得集外詩15首,韓盈以之為集外詩,編于二卷本后,是為三卷。自此,盧仝詩集綿延不絕,世代相傳,但惜乎宋本并皆不存。盧仝詩集在宋代所分三個獨立系統:即一卷本系統、二卷本系統和三卷本系統。一卷本今已無可考;二卷本在明代正德年問仍有刊刻流傳,即徐刻本;三卷本流傳最廣,由宋書棚本衍生出明正德徐刻本、嘉靖翻宋刻本、《唐百家詩》本、《宋本盧仝詩集》本、《唐四十四家詩》本等數種,此數本皆稱精善。有清一代,樸學大興,盧仝詩集得以流布四方,如顧夏珍本、盧文弨校本、《唐人五十家小集》本等數種。迨1923年濟陽盧永祥刻清康熙問孫之(馬錄)注本《玉川子詩集注》,杭縣孫峻為之校勘,成校勘記一卷,附于卷后“玉川子詩卷五終”后,成“玉川子詩注勘偽表”,盧永祥本成為整個盧仝詩集版本系統中最為完備之本。然論及文字之精善,收文之真確,則非存世之明翻宋本莫屬。【原標題:盧仝詩集版本研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