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茶仙盧仝

2012/5/2 10:51:53 點擊數: 【字體:

       
    提起被人們尊稱為茶圣的陸羽,人皆熟知,他寫的《茶經》一書,流傳至今,可謂是茶書經典。與陸羽同時代還有一位被人們尊稱為茶仙的人,他就是唐代范陽(今河北省保定市所轄涿州市)人盧仝。盧仝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寫的《七碗茶歌》詩,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北京中山公園內西側有個“來今雨軒”,建于1915年,是著名的茶樓,主體建筑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典色彩,庭院內花草環繞,假山、小橋、噴泉、瀑布相映成趣,尤為雅致。是近代一些社會名流聚會之所。 它的得名是于盧仝同一時代的典故:唐朝詩人杜甫閑居長安,曾一度被唐玄宗賞識,得官有望。一般達官貴人以為他前途無量,便主動上門結交,可是他后來沒作成官,所以對他就逐漸疏遠了。一日,秋雨綿綿,杜甫貧病交迫,適一魏姓故友前去探望,使詩人既感激又傷心,因而作詩一首。詩前有一小序:“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后人便以“舊雨”指“故友”,“今雨”指“新朋”。“來今雨軒”是指所識新舊朋友歡聚一堂之意。“來今雨軒”匾原系民國時期總統徐世昌所書,新匾為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寫。當時一些社會名流,大學教授,鴻儒名醫,常來此聚會。柳亞子組織的“南社”活動也曾在此舉行。魯迅、朱子清等常在這里品茶。來今雨軒茶樓有一楹聯:“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碗。”“三篇陸羽經”是指陸羽的《茶經》。“七度盧仝碗”系指盧仝的《七碗茶歌》。盧仝被稱茶仙,與茶圣陸羽并稱,可見盧仝在古今愛茶人士心目中的重要位置。茶圣陸羽(今湖北省天門市人)與茶仙盧仝,一南一北,并駕齊驅,為茶文化作出了杰出貢獻。

    盧仝(約795—835),號玉川子。雖出身于范陽盧氏名門望族,但他少年時家境卻十分貧寒。年輕的盧仝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為厭惡官場的孽政弊息,不參加科考,隱居嵩山少室山,刻苦攻讀。后來出山在洛陽長夏門東里仁坊居住。此時盧仝家有父母、妻子魏氏和兒女,另外還有兩位年邁的老仆人,一家人擠住在幾間破屋里。盧仝終日讀書著述,不計營生,時?拷徤私訚Z米生活。盧仝詩投當時的大詩人韓愈。韓愈《寄盧仝》詩中寫盧仝在洛陽的生活:“玉川先生洛城里,破房數間而已矣,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不齒,辛勤奉養十余人,上有慈親下妻子。”(《全唐詩》〈韓愈詩集〉)。由此詩可知盧仝家的老男仆人頭上連裹頭的幞頭(頭巾)都沒有,老女仆人腳上的鞋也沒有——盧仝家的貧寒窘況可見一斑。盧仝雖然處于如此窘景,不被高官厚祿所誘,拒絕仕途,以清貧耿介聞名。朝廷聞知盧仝的才學,曾兩次征他為諫議大夫(官位五品)。但盧仝憎惡朝廷宦官專權,卑視官場齷齪,都未應命而謝絕了。正如他在《冬日》詩中吟出“上不識天子,下不識王候。”(《全唐詩》卷588〈盧仝詩集〉)。茶仙盧仝的耿耿狷介性情與荼圣陸羽極相似,陸羽在他的《歌》詩中明志“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韓愈尤以喜愛盧仝的才學和狷介高潔的節操,在洛陽官任河南令時對盧仝時有接濟。

    后來盧仝為生活所迫,賣掉宅屋南下居住在揚州一位名蕭慶山的朋友欲賣但尚未賣出的宅中,后又飄泊常州等地,還一度去過白草黃云的塞外。時光流逝,白駒過隙。隨著年歲的漸大,盧仝定居住在濟源(今河南省濟源市),并不時往來京師會友論詩。唐代,茶葉已經頗為普及。因茶葉味甘而香,能振奮精神,不僅大受文人、官宦喜愛,也深為市井百姓歡迎。正如陸羽《茶經》中所寫:“茶隨時代之不同而使用日廣,已成為每家之飲料。”盧仝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詩,又稱《七碗茶歌》,與陸羽的《茶經》齊名,為茶文化經典之作!镀咄氩韪琛罚潜R仝品嘗了好友諫議大夫孟簡所贈的新茶之后而作,全詩一氣呵成,直抒胸臆,通過對制茶、茶品的描述和煎茶、飲茶詳盡感受及聯想,寄托了他對茶農的深切同情,愿為蒼生請命的思想感情。

   《七碗茶歌》全詩共40句(《全唐詩》卷588〈盧仝詩集〉)。“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這開頭是寫清晨接到好友諫議大夫孟簡送來的好茶。孟簡是盧仝大約元和六年(811年)在常州飄迫時結識的好友,二人一直保持著友誼。盧仝通過親手打開包封、端詳新茶等細節表現了盧仝這位愛茶人對茶的珍愛和對送茶人的真摯友誼。“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這段是寫這樣先春抽出的黃金芽似的、經精心焙制的至精至好新茶是天子、王公才能享受的,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龍頭自煎吃。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這是寫盧仝閉門在煎茶的情景。碧云,指新茶的顏色。風,是描述煎茶時水的沸騰聲。白花,指煎茶時浮起的泡沫。“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這段敘述了詩人飲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每飲一碗有不同的感受,連飲七碗,氣韻流暢,愈飲愈美,當飲到第七碗時,直覺兩腋生清風,飄飄欲仙之感。這段盧仝把茶提神醒腦,激發文思,凈化靈魂,與天地宇宙交融、凝聚萬象的功能渲染得淋漓酣暢,對傳播飲茶風氣,使茶飲普及深入到民間,把人們對茶的認識提升到一種出神入化的高度,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難怪后世在尊稱陸羽為茶圣時,不忘尊稱盧仝為茶仙。形容苦思苦想、搜索詩文語句的成語“搜索枯腸”,就是由“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詩句而來。“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息否?”寫到這里,盧仝忽然筆鋒徒轉,由高高在上的群仙,哪知人間蒼生,轉入為蒼生請命,為辛苦的茶農疾呼,告知養尊處優的居上位者,在享受這至精至好的茶時,要知道這茶是多少茶農冒著生命危險,攀登在山崖峭壁上采摘而來。唐代有貢茶制度,規定茶農必須在清明前將制好的新茶送到長安。茶當然是香的,但唐代的茶農頗是辛苦的。他們不僅忍受早春的饑寒,不顧安危攀登山崖峭壁采摘新茶,辛苦焙制茶,還得十萬火急趕時間。盧仝對此憤懣不平,發出“安得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之呼喊。因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哪知下界億萬蒼生的死活。盧仝要借他的好友孟簡這位諫議大夫——朝廷官員問,下界的蒼生何時才能得到休生養息,何時才能得到喘口氣的那一天?盧仝在形象地寫茶,描述茶品、煎茶和茶神奇功能的同時,對茶農寄于了深切同情。

    盧仝一生嗜茶,茶對他不僅是口腹之欲,還是他的一種精神寄托,是一種他對人世冷暖的關切之情。他為生活所迫寄居在朋友蕭慶山欲售的宅中時,對蕭慶山寫詩說“君若隨我行,必有煎茶厄。”茶就是盧仝的一顆赤誠的心,一片心靈中的凈土。

    盧仝雖拒入仕途,但決非世外桃源之人。他關切時政,敢于慷慨陳詞,無情抨擊譏諷當時宦官專權的腐敗政局。元和五年(810年)八月十五日發生月蝕,盧仝在《月蝕詩》(《全唐詩》卷588<盧仝詩集>)中把天子比作皇天,把日月比作皇天的眼晴,把當權的宦官奸黨比作吞噬日月的蛤蟆精。他也因此得罪宦官黨人。

    大和九年(835年),朝廷的官僚集團與宦官集團斗爭十分激烈。宰相李訓和王涯在唐文宗李昂的支持下,想誅滅以仇士良、魚志弘為首的一批在朝專權的宦官,借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的大廳后的石榴樹夜降甘露為名,誘仇士良等宦官前往觀看時,將其而一網打盡。但因事先埋伏的軍兵暴露,被仇士良發覺,仇士良率兵將李訓和王涯殺害。歷史上稱“甘露之變”。盧仝與王涯時常品茶論詩,這天恰逢盧仝來王涯家飲宴,夜晚留宿,被仇士良殺害。(宋.錢易撰《南部新書》,張習孔主編《中國歷史大事編年》第二卷)。盧仝死后,歸葬于濟源故里。據清乾隆年間蕭應植等所撰《濟源縣志》載:在縣西北十二里武山頭有盧仝墓,山上還有盧仝當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

     盧仝的《七碗茶歌》對飲茶的普及和茶文化傳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成為了人們吟誦茶的典故。宋代蘇軾《游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詩中有“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認為盧仝的“七碗茶”更勝于“一丸藥”。宋代詩人楊萬里、周季、梅堯臣分別有引用盧仝吟茶典故的詩句“不待清風生兩腋,清風先向舌端生。”“但知兩腋清風起,未識捧甌春筍寒。”“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元代耶律楚材《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詩中有“盧仝七碗詩難得,念老三甌夢亦賒。”明代胡文煥詩句:“我今安知非盧仝,只恐盧仝未相知。”盧仝還是歷代畫家常畫不衰的題材,名作佳構洋洋大觀,美不勝收,成為繪畫中茶畫奇葩。如宋代畫家錢選畫有盧仝故事的《盧仝烹茶圖》。創南宋畫壇新風的一代大師李唐有《盧仝烹茶圖》。南宋四大畫家之一的劉松年有《盧仝烹茶圖》。明代號稱“江南第一才子”的畫家唐寅有《盧仝烹茶圖》。晚明人物畫大家陳洪綬亦有《盧仝烹茶圖》。明代另一大畫家丁云鵬也作有《玉川烹茶圖》。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命畫家王原祁為總裁纂集的書畫類書《佩文齋書畫譜》卷八十四選錄劉松年的《盧仝烹茶圖》,畫是以盧仝《七碗茶歌》詩的內容入題的。由此可見盧仝在中國茶文化史上深遠的影響。至到現在,一些老子號茶店掛有紀念茶鼻祖陸羽和盧仝的“陸盧遺風”匾牌。

    盧仝和陸羽是唐代茶壇的兩顆耀眼明星。陸羽被人們尊稱茶圣,其《茶經》名垂史冊。盧仝被人們尊稱茶仙,其《七碗茶歌》流傳千古。盧仝不僅為我國歷代茶人尊奉,也為日本人推崇備至,將之與茶圣陸羽相提并論。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并演變為“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的日本茶道。盧仝故里濟源的九里溝現在有玉川泉、品茗延壽臺等名勝。為紀念茶仙盧仝而修建的“盧仝茶社”,位于風景如畫的蓮花湖畔,整體建筑依山就勢,古樸典雅,簡而幽靜,石柱回廊,相對嶙峋山石,遠眺溝谷溪流別有詩情畫意。盧舍內有盧仝茶文化展和中國茶文化展,茶社有嫻熟的沏茶表演,悅耳的音樂演奏。置身于這風景旖旎的溝谷中,山青、水秀、茶香、人嫻,喝上盧仝七碗茶,就仿佛心生明月,頭沐春風,油然使人思古撫今,遐想萬千。
       
    盧仝在中國茶文化史上占有濃重的一頁!驹瓨祟}:茶仙盧仝】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紫砂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