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蘇軾為何自號“東坡”?

2012/5/9 11:32:34 點擊數(shù): 【字體: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底,從皇家監(jiān)獄一出來,蘇軾就被決定貶斥到黃州(今天湖北黃岡),掛的是“團練副使”這樣一個沒有實權(quán)、俸祿也很微薄的職位。次年正月初一,蘇軾就帶著宗子蘇邁,從京城汴梁(今天河南開封)出發(fā),前往黃州。大約是仲春份,全家在黃州團圓。黃州當時是個偏僻的小地方,陰濕多雨,物價不高;黃州太守(姓徐)敬重蘇軾,相待以禮,經(jīng)常邀請他出席酒宴。但是,究竟是人口多俸祿薄,一家人的生活相當拮據(jù)。蘇軾在寫給秦少游的一封信中說:全家老少天天可供花費的錢不到150文。為了節(jié)省,蘇軾模仿當時一個名人(賈收)的辦法:每月初一,取出4500文錢,分為三十份,高掛在房梁上。天天早上用一個叉子取下一份,當天沒有用完的錢就放進一個大竹筒里貯躲起來,用于招待客人。
 
    到黃州之后的兩年,蘇軾一家過的就是這種苦日子。可能是人口增加,也可能是從前的積蓄告罄,這樣的苦日子也難以為繼了。這個時候,追隨蘇軾二十年的馬正卿到黃州看看他,目睹了蘇軾一家的窘迫生活。巧的是,當時的黃州太守是馬正卿的同學,于是他就熱心替蘇軾說情,讓太守把一塊從前是“營地”(可能是驛站)的閑置之地撥給蘇軾一家耕種。這塊有數(shù)十畝大的廢墟,地處黃州城東山坡之上;蘇軾所敬慕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做忠州刺史的時候曾經(jīng)在城東山坡上栽種樹木,經(jīng)常到那里散步賦詩。因此,蘇軾就給自己取了一個日后響徹天下的名號:東坡居士。從此,蘇軾開始了為時兩年的農(nóng)民生涯。

    要把一塊荒廢了十年的地面變?yōu)榭梢蚤L出樹木莊稼的土地,辛勞不難想象;經(jīng)過勞作,能夠有所收獲,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布滿希看的快樂也在情理之中。這一段開墾東坡的日子,四十六七歲的蘇軾一家辛勞并快樂著。這一段辛勞并快樂著的日子,蘇軾以其生動的詩筆,記載了下來,這便是組詩《東坡八首》。為了方便朋友們了解距今920多年前蘇軾一家的這一段生活,這里我根據(jù)《東坡八首》,轉(zhuǎn)述如下:

     廢墟荒涼已久,斷垣殘壁,瓦礫成堆,荊棘叢生,清理起來十分費勁,用蘇軾自己的話說是“開墾之勞,筋力殆盡”。不幸的是,當年又是大旱之年,開出的土地也因過于干燥,缺少肥力,很難長出東西。干活累極了的時候,放下鋤頭,蘇軾不禁嘆息道:唉!什么時候能漲工資(那時候叫“廩”,叫“俸”)呢!

    蘇軾對這塊草木叢生的荒地進行了規(guī)劃,低洼濕潤的地方種稻麥,高平之處種上棗樹和栗子樹。蘇軾結(jié)識的居住在武昌的四川老鄉(xiāng)王文甫,答應(yīng)送給他桑樹秧苗。蘇軾喜歡竹子,盡人皆知,他“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由于無肉只是讓人瘦下往,無竹卻會讓人變得庸俗。蘇軾是很想栽種一些竹子的,但是,蘇軾擔心,竹子會長到別人家的田地里往,即贊寧《竹譜》所言“東家種竹西家理”。這一次他就決定不種竹子了。仆人在焚燒野草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口隱躲著的老井,立即跑往報告了蘇軾。蘇軾聽后,十分興奮,打趣地說,種出糧食填飽肚子的事還八字沒一撇,拿著水瓢喝水已經(jīng)不成題目了。

    發(fā)現(xiàn)了水井,也發(fā)現(xiàn)了絲毫小泉。蘇軾對這股泉水做了一次溯源考察。原來泉水來自遠處山嶺的那一邊,穿過城鎮(zhèn)村落,水流所過之處,野草茂盛地生長。有一段水流,形成了一個有十畝大的水塘,里邊魚蝦成群。這是個季節(jié)性水塘,干旱季節(jié),塘水也干涸了,只見干枯的萍草粘著在裂開的土塊上。昨夜下了一場雨,雨水滲透到一犁深以下。蘇軾前往尋覓水塘舊址,想為開墾荒地找一處水源。在水塘里,他看到水芹在土壤里的宿根有一寸來長,美食家蘇軾于是就想:什么時候水芹長出嫩芽,我好拿它炒鴿肉吃呢?

    清明前種下水稻,蘇軾就開始設(shè)想著種種樂事:水稻生長的每一個階段,出針葉,分蘗,風中葉片高舉,月下掛著露珠,到了秋天,稻穗沉重,壓得植株東倒西歪,一壟壟的稻田里,蚱蜢翻飛,如刮風下雨……在蘇軾看往,都是美妙無比的。最令蘇軾興奮的是,剛剛收獲的稻谷,舂米做成飯,一粒粒如同白玉,照亮盛飯的竹器。想起自己長久以來一直吃的,都是發(fā)霉變紅跟土壤似的官倉陳米,蘇軾以為,被貶到黃州,能吃到這樣新鮮的米飯,至少口福是滿足的。

    好的農(nóng)民懂得土地肥力的重要性,這塊土地荒廢十年了,肥力可以想象。桑樹柘樹,不能很快長成,但是收獲一茬麥子是可以指看的。投下種子還不到一個月,土塊上已經(jīng)是一片綠色了。有農(nóng)民告訴蘇軾,不要讓麥葉徒長,假如想要豐收麥子做很多餅子餌塊,就得讓牛羊上往踩踏。蘇軾對農(nóng)民的直言相告非常感謝,說自己吃上飽飯的時候,一定不會忘記他的恩情。
   
    …………
        
   《東坡八首》的最后一首,蘇軾以開玩笑的口氣,敘述馬正卿跟自己的交往情形。蘇東坡的詼諧、曠達,馬正卿的執(zhí)著、樸實,栩栩如生。詩如下:

    馬生本窮士,從我二十年。
 
    晝夜看我貴,求分買山錢。

    我今反累君,借耕輟茲田。

    刮毛龜背上,何時得成毯?

    可憐馬生癡,至今夸我賢。

    眾笑終不悔,施一當獲千。

    黃州四年,本是蘇軾一生最為失意的時期之一。物質(zhì)的匱乏,精神的沮喪,都非一般文人所能承受。但是,蘇東坡卻都能隨遇而安,苦中作樂。他的苦中作樂,留給我們的,是一段佳話,一抹亮色。這佳話可以給我們平淡的歲月增添一點趣味,這亮色可以給我們坎坷的人生增添一份熱和。【原標題:蘇軾為何自號“東坡”?】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國學資訊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