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大樹將軍”馮異 劉秀的主心骨

2012/5/9 15:24:17 點擊數: 【字體: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有特色的將領,他們往往都有自己的綽號,比如“常勝將軍”、“威武將軍”、“飛將軍”……可是有一位卻被叫做“大樹將軍”。他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麾下、“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馮異。
    
    原來,當年跟隨劉秀的開國名將有二十八位,號稱“云臺二十八將”。征戰間隙,諸將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話題無非是自述戰功,胡吹亂侃。每當眾將爭功論能之時,馮異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躲到大樹下面。于是,士兵們便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雅號。
  
    慧眼識光武
  
    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生年不詳。史載他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在“云臺二十八將”中,馮異與劉秀是認識比較早的。
  
    王莽新朝末期,群雄并起,天下大亂。反莽武裝共同擁戴西漢皇族劉玄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漢更始帝。馮異此時正以郡掾的身份替王莽監管五縣,與父城縣的長官苗萌共守縣城。
  
    劉秀奉更始之命率兵攻打父城,遭到馮異與苗萌的頑強抵抗,只得退兵巾車。傍晚,劉秀的部下抓到一個微服探營的人,以為是奸細,正準備殺掉。劉秀聽說后,親自審問,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外出巡察屬縣的馮異。馮異一見劉秀,頓時被劉秀的氣度與風采折服,表示自己的老母還在城中,如果被釋放回城,愿將所監五城奉獻以報義釋之恩德。英雄之間惺惺相惜,劉秀也給予了馮異極大的信任,當即釋放他回到父城。
  
    馮異回去后,對苗萌說:“如今英雄壯士起兵的不少,但是多暴虐蠻橫之徒,只有劉將軍所到從不擄掠,秋毫無犯。我觀其言語舉止,絕非平常之人,我們可以投靠他建功立業。”
  
    此后,劉秀率部回宛城復命,更始帝派其他將軍來攻父城者前后有十余人,馮異都堅守不降。不久,劉秀率部經過父城,馮異打開城門迎接劉秀,敬獻牛酒。劉秀非常高興,當即任命馮異為主簿,苗萌為從事。從此,馮異成為劉秀的重要謀士和得力戰將。
  
    在漢更始帝麾下眾將中,當時的劉秀并不特別突出,但馮異一見劉秀,便認定劉秀“非庸人也,可以歸身”,目光獨具,看人極準。
  
    處變有謀略
  
    馮異是劉秀的第一任主簿,相當于現在的秘書長。可不要小瞧這個主簿職位,它可是與領導接觸最密切的官職。劉秀讓馮異當主簿,除了馮異自身的才能外,還體現了劉秀對馮異的信賴,早早地就把他劃入了心腹的范圍之內。
  
    俗話說“每逢大事有靜氣”,在劉秀諸將中,馮異總是能夠保持頭腦的冷靜,深得劉秀賞識。而馮異也不負劉秀厚望,在劉秀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三步棋全都是在馮異的幫助下完成的。
  
    第一步,韜光養晦。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六月,劉秀的哥哥被更始帝殺死。在一人有罪全家株連的古代,劉秀被更始帝疑忌自在情理之中。劉秀深知處境險惡,只能暗忍悲痛,強作歡顏。當時劉秀的部將朱佑、臧宮等都要殺更始帝。只有馮異單獨前去安慰劉秀,說:“今更始諸將縱橫暴虐,所至擄掠,百姓失望,無所依戴。今公專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紂之亂,乃見湯武之功;人久饑渴,易為充飽。宜急分遣官屬,徇行郡縣,理冤結,布惠澤”(《后漢書•馮異列傳》)。這一席話,不僅指出了劉秀得以自保的正確道路,而且最終使劉秀自立門戶、建立帝業,猶如韓信之漢中對、諸葛亮之隆中對,作用甚偉。
  
    第二步,巡行河北。更始帝幾次想派劉秀巡行河北,大臣們都不同意。當時曹竟為左丞相,他的兒子曹詡任尚書,父子貴幸,當朝用事。馮異勸劉秀跟他們深交結納。由于曹氏父子力勸,更始帝命劉秀持節渡河,鎮撫河北諸郡。劉秀一到河北,便派馮異和銚期撫循屬縣。馮異等所到之處,平釋囚徒,撫恤鰥寡,還逐一了解河北的地方官員,暗中考察他們是不是愿意歸附,然后把名單上報給劉秀。河北諸郡最終成了劉秀的根據地。
  
    第三步,黃袍加身。公元25年,劉秀手里的地盤已經有很多,將領們紛紛勸他速登帝位。劉秀心中沒底,便對馮異說:“昨夜,我夢見我乘赤龍上天,醒來后,心中很害怕。”馮異一聽,忙下席拜道:“這是天命感召,托夢于大王。大王感到害怕,是因為大王一貫慎重。”劉秀放了心,遂在 (今河北柏鄉)即位,改元建武。
  
    患難見真情
  
    有趣的是,作為一員大智大勇、戰功赫赫的名將,馮異最為后人稱道的卻是兩頓飯和兩個成語。
  
    劉秀初到河北之時,河北幾乎已落入他人之手。劉秀北上,即遭到通緝,一路奔波,饑寒交迫。某日,他們來到河北饒陽蕪蔞亭時,天氣寒冷,北風凜冽。馮異到附近的村子里要飯,給劉秀弄來了一碗豆粥。劉秀一口氣喝下,頓覺甘美無比。第二天,劉秀還在回味那碗豆粥。
  
    當走到滹沱河邊時,忽遇大風暴雨,幸好河邊有幾間屋子,一行人便進去避雨。屋中有爐灶,馮異便抱來柴薪,鄧禹生好爐子,讓劉秀對著爐火烘干被淋濕的衣服。不一會兒,馮異從房子里找到了一點麥子和菟肩(一種蔬菜),給劉秀做了一碗菟肩麥飯。對于這一段君臣的患難經歷,劉秀一直念念不忘。登基之后,劉秀還專門給馮異寫信說:“我時時記著當年將軍在蕪萎亭端給我的豆粥,在滹沱河遞給我的麥飯。這些深情厚意,我至今還未報答呢!”
  
    從此,馮異和劉秀成為患難之交。此后,劉秀還專門為馮異創造了兩個成語,更見證了兩人不一般的交情。
  
    建武三年,馮異與赤眉軍對峙于華陰,赤眉佯敗,在回奚重挫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派人混入赤眉,然后內外夾攻,在崤底的黽池大破赤眉。事后,光武帝劉秀下詔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之后,馮異又率部打敗延岑等軍閥勢力,占領關中地區。馮異在關中三年,威望日著,于是便有人上書劉秀,說馮異在關中權勢過重,號稱“咸陽王”,將不利于漢室。劉秀特意派人將奏疏送給馮異看,還下詔安慰馮異說:“將軍之于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馮異入京朝見劉秀。劉秀數次宴請馮異,并指著他向滿朝公卿大臣說:“這便是我起兵時的主簿,曾為我在創業的道路上劈開叢生的荊棘,掃除重重障礙,又為我平定了關中之地!”——這就是成語“披荊斬棘”的由來。
  
    建武十年(公元34年)夏,馮異病逝在軍營中,謚節侯。
  
    馮異治軍嚴明,謀定后動,賞罰有度,政治眼光與戰略戰術均高出“云臺二十八將”中的其他將領一籌。同時他為人謙遜,從不居功自傲。軍中很多下級軍官都愿意去“大樹將軍”手下效勞。馮異英年早逝,使劉秀失去了一位獨當一面、智勇雙全的大將,令人惋惜。五百年后,著名文學家庾信還嘆息道:“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作為開國名將,馮異無疑也是幸運的。他與劉秀一個“不忘巾車之恩”,一個“不忘河北之難”,譜寫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話。【原標題:史海:“大樹將軍”馮異 劉秀的主心骨】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環球人物 作者:李鐘琴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