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巾幗首相”上官婉兒

2012/5/9 16:59:42 點擊數: 【字體:


    用現代人的觀念看,武則天炒作有術。她以“河圖洛書”的神秘安排,“萬歲通天”等響亮的年號,再加上“齒落復生”等不老的奇跡,炒作自己的“奉天承運”,而她登上帝位,也憑借了彌勒轉世的神話或者謊言,為自己加冕。
  
    為了創造這個神話,她偽撰佛典《大云經》,建造許多以彌勒為主佛的洞窟,她的帝號為“慈氏圣神金輪皇帝”,“慈氏”即是彌勒。流風所及,武則天以后的唐朝君王多禮佛。
  
    2004年12月9日下午,在三門峽市虢國小車馬坑博物館,我見到一塊半截八棱柱狀唐代經幢,經幢內容是“尊勝經真言石幢彰孝行記”,內容是信佛行孝,去惡行善。這塊石幢稀奇之處是上半部分是梵文音譯,后面是漢語翻譯。據許永生先生講,古梵文是12世紀以前的文字,印度都失傳了,全中國大概只有季羨林先生懂這個。
  
    許先生說,1987年7月份,香港的圣懷法師看了經幢,激動得了不得,馬上穿上全套法衣,在曬得滾燙的地坪上跪拜,他說,這真是非常珍貴。
  
    透過唐代經幢,我們能想見當時佛的興盛。具體到武則天,與其說她信佛,不如說她善用佛,而她的“教女”婉兒更信賴的可能是她自己。自稱“彌勒轉世”的武則天死了,上官婉兒則憑借自身的才智,攀升至富貴榮華的頂峰。她40歲成為中宗的昭容,在諸嬪妃中名列第六,爵同諸侯,位如宰相。
  
    她對武則天有著近乎偏執的崇拜,她的融美麗、多情、欲望、政治、陰謀、殘忍、殺戮等眾多內涵為一體的復雜形象,幾乎成為大唐王朝的一個象征,異彩紛呈、參差多態。
  
    她舉重若輕,擊退太子李重俊的變亂;她彩樓評詩,大設昭文館學士,引領一代文風;她開皇帝嬪妃宮外居住先例,建豪華私宅;她在生命的盡頭愛上崔湜,詩賦唱和的愛情終以悲劇收場。
  
    婉兒在宮廷和朝堂上的權勢男女中“如魚入水,吞吐自如”,贏得他們的“敬重”,朝中文官武將們對武昭容娘娘敬畏有加。他們知道,無論是在朝廷還是在后宮,上官昭容都一手遮天。這個女人總攬著天下大權,指揮著天下的一切。
  
    她是政治女人,她在燃燒的過程中找尋著快樂,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當生命能量已被耗盡,只能去另一個世界尋找另一種存在。
  
    婉兒沉寂的傾訴仿佛是莎士比亞那句名言:忍住痛苦,在這冷酷的世上留存,講我的故事,其余只是沉寂。我看到,在沉寂中她溫柔地閉上眼睛,像要滌去那曾經的傷心和屈辱的塵埃……
  
    2005年春節前夕,大寒已過,一個霧起的清晨,我重回屬于她的抒情時代。

    舉重若輕

    擊退重俊變亂

  
    公元705年,武皇葬禮后,婉兒被封昭容,重回那個專掌詔命的重要位置。
  
    在婉兒和韋后的幫助下,武三思從幾乎被李家王朝徹底摒棄,搖身一變,成為了堂堂李唐王朝的司空,三公之一,名副其實的大唐首相。
  
    武三思迅速升遷使武氏一族蠢蠢欲動。在太平公主又哭又鬧的糾纏下,她的丈夫武攸暨也進拜司徒,亦為三公。除太尉之外,三公中便有兩席被武家強占了去,而且都是實權崗位。事實上,中宗已被皇室的女人們架空。
  
    婉兒不斷向韋后進言提高婦女在社會和政治中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為她韋后未來成為女皇鋪平道路。婉兒將韋皇后稱霸的野心點燃。婉兒還不斷請求提高公主們的地位,這既取悅了韋后,又籠絡住諸公主的心。婉兒讓安樂公主堅信她是能夠繼承皇位的,盡管李顯還有李重俊、李重茂兩位皇子,但他們并非韋后所生,這給韋后所生的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提供了極大的可能。
  
    婉兒請求提高公主們的地位,同時也討好了太平公主。同時,她還試圖籠絡住相王李旦和他五個英姿勃發的兒子。婉兒敏銳地感覺到他們的虎視眈眈。
  
    在婉兒的幫助下,宮里的權勢女人各自拉攏了一批朝官并形成了她們自己的勢力。她還心懷叵測貶抑排斥太子李重俊,推舉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一族,成功地在朝堂制造吁請廢黜太子的輿論,年輕的太子再也不能忍受,他要殺了武三思和婉兒。
  
    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余人,當夜便發兵突襲了武三思的王府,砍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訓的腦袋。李重俊乘勝追擊,殺進肅章門,并封鎖了所有的宮門。李重俊的飛騎突進肅章門后,他就高聲喊叫著索要婉兒,他發誓要把這個女人碎尸萬段。
  
    婉兒正在李顯的大殿中與韋后、安樂公主一道陪著圣上博戲,韋后和安樂公主在發抖,李顯則一臉絕望。內心已到崩潰邊緣的婉兒反倒鎮定下來,急中生智:“如此看來,太子是先要我死,然后再依次弒殺皇后和陛下,要讓我們同死于他的刀下。”
  
    李顯和韋氏大怒,不肯依李重俊的索要交出婉兒。李顯帶上婉兒和他的妻女們匆匆登上了玄武門,以避兵鋒。他首先派右羽林軍大將劉景仁速調兩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極殿前,閉門自守。當叛軍來到宣武門下,他便依照婉兒的指令,向門下的叛軍高聲勸降。叛亂的羽林軍當場倒戈,并將李多祚、李承況、李千里等李唐宗室們斬于玄武門下,一時間玄武門下血流成河。
  
    重俊兵敗被殺,瘋狂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逼迫圣上敕許,從太廟取來李重俊的首級祭于武三思父子的靈柩之前,后又懸于朝堂示眾,直至腐爛,被鳥鵲叼啄,朝野上下,竟無一人敢去為重俊收尸。
  
    此時中宗心灰意冷。他想他一輩子都是韋皇后的傀儡。他初為天子時,就是為她的參軍父親討天下,結果失了王位流放14年。如今,他再為天子,依然被這個貪得無厭的女人擺布。

    “彩樓評詩”

    開一代文風
  

    婉兒“美麗的復雜”表現在她終身鐘情于那往來唱和的千古詩篇及與文人雅士的風月清談,這是她的救贖之路。她運用自己的影響勸說中宗,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賜宴游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每次都作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多人的“槍手”,數首并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賞賜金爵,尊貴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斐然成風。
  
    昆明池最初是漢武帝為訓練水戰而開鑿的,唐朝時將這池修造得寬大宏壯,池內遍布亭臺樓閣。中宗有一次在此大宴群臣時,要求每人獻五言排律一首,選最優者譜曲,令上官婉兒監評百官詩作。
  
    中宗命在池邊另搭帳殿一座,帳殿間高結彩樓。婉兒登上彩樓,宣布規則:奉詔評詩,只選其中最佳者一篇進呈御覽并譜曲,不中選者即發下樓,付還本人。內侍拿過詩來剛念過詩題和開頭兩句,詩稿便紛紛飄落,只剩沈佺期和宋之問兩人的詩稿未有飄落。沈佺期悄悄對宋之問說,我倆一向不分高低,我看就以今日定高下,以后不必再爭了,宋點頭同意。
  
    隔了好一會兒,樓上又飄下一張,原來是沈佺期的詩,宋之問的詩則被呈給皇帝。婉兒的評價是,二詩文筆相當,但沈詩結句“微臣雕朽質,差睹豫章才”辭氣已竭,而宋詩《奉和晦日昆明池應制》結句“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陡然健舉,若飛鳥奮翼直上,氣勢猶在。婉兒的評判讓大家心悅誠服。
  
    婉兒的祖父上官儀的詩多應制、奉和即歌功頌德之作,詞綺麗婉媚,士大夫紛紛仿效,稱“上官體”,他歸納六朝以來的對仗方法,提出“六對”、“八對”之說,對后世格律詩、聯句的形成很有影響。詩作三十多卷,均佚。而婉兒的詩對仗工整,遣詞華麗,成為當時文人學習的典范,對唐初詩律有相當影響。
  
    可惜婉兒的詩大多失傳,《全唐詩》僅收其詩32首。請看“彩怨詩”:月下洞庭初,思君萬里余。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調,貪封蘇北書。書中無別意,但悵久離居。相傳這是婉兒14歲的少作,曠世才女的風華由此可見一斑。

    出宮居住

    經營政治

  
    婉兒想出宮,她說服韋后,向中宗提出了一個十分出格的要求,請求皇帝允許那些被寵幸的妃子與公主一樣到宮外營建宅第。中宗覺得實在離譜,但他被婉兒和韋后操縱慣了,還是答應了。韋后想的是婉兒出宮會減弱對中宗的控制,婉兒則對中宗說,這樣才能夠擺脫韋后的監視,更多地和圣上在一起。
  
    婉兒在長安市區群賢坊的東南側修建了一座異常典雅漂亮的住宅,廳堂中卷帙浩繁,充滿了書卷氣,那是婉兒夢寐以求的“芬芳”。
  
    婉兒的母親鄭氏被封沛國夫人,與婉兒一道搬出后宮。鄭氏至此才相信了當年她懷婉兒時所做的夢:當生貴子,而秉國權衡。
  
    婉兒喬遷新居,皇上皇后雙雙前來恭賀,自此后這座極盡風雅的宅邸成為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們爭相拜訪的地方。中宗李顯每每帶著朝中的公卿大臣們來婉兒的宅邸游宴。他時常帶人在婉兒這里吃喝玩樂,吟詩作賦,當然也免不了放縱淫亂。由于中宗常常賜幸,所以又派人擴建婉兒居所,穿池筑巖,修建庭院,窮極雕飾,使婉兒的豪宅儼然成為皇帝在長安市區的“行宮”。
  
    婉兒在這兒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她像太平公主以及別的權勢女人一樣,開始賣官鬻爵,大肆斂財。許多人奔走于她的門前,并因此求得高官要職。崔湜是其中一位,并贏得了婉兒最后的“愛情”。

     “天鵝之死”

    最后的“愛情”
  

    婉兒在40歲之后,鐘情于那個小她6歲而又才華橫溢的崔湜,這算是她最后的“愛情”吧。她與崔湜的關系是從詩詞歌賦開始的,這讓婉兒覺得這愛情很像愛情。現實中的崔湜很卑劣,并以卑鄙作武器,最終“以文翰居要官”。他不知道婉兒對他動了真情后,為此作出過多大的犧牲。
  
    在婉兒的幫助下,崔湜在很短時間里,從中書舍人到兵部侍郎,再拜中書侍郎、檢校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是相位。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因上官婉兒的奔走,說動安樂公主使他官復原職。婉兒在臨淄王李隆基兵變前夕,在自身難保的生死關頭,要求崔湜叛韋氏,反戈一擊去投靠李隆基。李隆基兵變成功后,崔湜幸運地保住性命,僅被貶出長安,充任華州刺史。
  
    公元710年五月,許州人燕欽融聲色俱厲地奏稟圣上,說皇后淫亂,干預國政;而安樂公主、武延秀夫婦及當朝宰相宗楚客等人亦圖謀不軌,企圖奪取李顯的天下。李顯隨即召見,當面詢問。燕欽融剛走出宮門,便被羽林兵士殺死,中宗驚怒萬分。中宗的反應馬上引發了韋皇后的下一步行動。公元710年六月初一,中宗暴斃,婉兒馬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婉兒想這可能是她最后一搏的時刻,她揮筆草擬了一份中宗李顯的遺詔:立溫王重茂為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參決政務。
  
    立16歲的少年李重茂為太子,天經地義;圣上駕崩,太子年少,由皇后垂簾聽政,也在情理。對此真正起到制約作用的是相王的參決政務,這就為李唐皇室的東山再起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這是上官婉兒在當時能夠作出的最好決定,她希望能夠從這一紙偽造的遺詔中贏得某種繼續活下來的可能,以洗脫“韋后黨羽”的罪名。
  
    710年六月初二,韋后火速征發五萬府兵屯駐京城,各路統領皆為韋姓。六月初三,韋后知會天下中宗晏駕。婉兒宣讀她偽擬的中宗遺詔,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皇后臨朝執政,相王參決政事。六月初四,宰相宗楚客及韋后兄韋溫等率眾上表,奏請由韋后專決政事,罷相王參政之權,致使婉兒假托之遺詔失效,李唐王朝眼看著大勢已去。次日,中宗靈柩遷至太極殿,集百官發喪。少年太子李重茂為殤帝,韋后臨朝稱制。
  
    李隆基與姑母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兒子等歃血盟誓,決意兵變,徹底推翻“韋氏王朝”。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在中宗李顯暴斃19天后的夜晚,李隆基等人便身著便服,潛入禁苑埋伏。二更時分,全副武裝的李隆基橫槍躍馬,斬殺了掌管皇家軍隊的所有韋氏黨羽,并當眾宣告:韋氏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身高有馬鞭長者皆殺之。立相王為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對者將罪及三族。
  
    一聲號令,羽林將士們便欣然從命,宮城的防衛不攻自破,韋后與安樂公主均被殺。臨淄王此次政變要殺的第三個人,就是上官婉兒,臨淄王的親信劉幽求奉命誅殺她。
  
    婉兒在殺聲震天之中,化妝更衣,命令宮女排列整齊,靜靜地秉燭迎接劉幽求。這個場景令劉幽求十分吃驚,婉兒從容地出示先帝駕崩時假托的遺詔,申明自己的立場,劉幽求則稱臨淄王已下了必殺令。
  
    婉兒聽此消息,平靜迎接了死亡,結束了她豐富、鮮明、坎坷的一生。【原標題:“巾幗首相”上官婉兒】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