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尋找梁祝傳說發源地(2)

2012/4/18 17:20:59 點擊數: 【字體:

”。樊說:“那將是梁祝家鄉在孔孟故里更為有力的實物證據。”

    梁祝故里南北之爭 
        
    梁祝之爭日趨白熱化
  
    濟寧馬坡梁祝墓記碑的出土,使得本來就沸沸揚揚的梁祝之爭更趨白熱化。
   
    “梁祝本來就是在濟寧,這沒有什么疑問。南方的爭論是沒有道理的。”在濟寧采訪時,記者聽到不少梁祝愛好者發出這樣的聲音。
  
    梁祝之爭成為熱點,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其本身也很具戲劇色彩。
  
    聲稱自己為“梁祝故里”的杭州近幾年提出要打造愛情之都,將萬松書院修復一新,將書院的主題定為“梁祝之路”。同時,寧波、紹興兩市也不失時機地打起了“梁祝”牌。寧波早在1995年初就開始建造梁祝文化公園;紹興則提出,“祝英臺故里”在紹興的上虞。
  
    2002年12月26日,江蘇省宜興市正式申報梁祝文化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1月5日,浙江省寧波市召開“梁祝申遺”研討會,隨后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京辦事處提交了正式申請。
  
    今年,圍繞梁祝系列郵票首發地,引發了四省六地新一輪的梁祝“大戰”。今年10月18日,我省濟寧,浙江寧波、杭州、上虞,河南駐馬店,江蘇宜興,同時舉行了《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特種郵票首發式,各地紛紛舉行隆重的儀式。表面上看,各地搶的是梁祝郵票首發權,實質上卻都想借首發式來佐證自己才是梁祝傳說的“正宗產地”。現在首發式之爭塵埃落定,但在濟寧仍有人不平,認為六地同時舉辦首發式,是“折衷”的結果。
  
    據了解,目前全國發現的梁祝古跡共有17處,其中讀書處6個,墳墓10座,寺廟1處。這些古跡分別位于浙江、江蘇、安徽、四川、河北、河南、山東和甘肅等8省。
  
    梁祝南方說受質疑
  
    關于梁祝籍貫的爭議,在歷史上已經持續多年。有關專家針對現在盛行的梁祝南方說,從歷史的角度對其提出了質疑。
  
    濟寧市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樊存常是質疑者之一。他根據多年的研究提出,梁祝故事南方說,據現在可以考證的依據,最早是根據清人徐樹丕《識小錄》記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金樓子》是南朝的,但此書已經佚,不知其具體內容,根本不能證明梁祝故事就發生在南方。
  
    唐代關于梁祝的記載很簡略,宋代出現了梁祝故事發源于江蘇宜興的觀點,這說明梁祝故事的發源地問題,在宋代就沒有定論。到了明代,梁祝故事又增添了新的內容,關于故事發源地的爭議更大,出現了梁祝籍貫在孔孟故里的濟寧說、浙江的寧波說、江蘇宜興說等不同的版本。明代作家馮夢龍在《情史》和《古今小說》中,梁祝的籍貫都不一樣,前者說“梁家會稽,祝家上虞”,而后者則說梁山伯為江蘇人,祝英臺為江蘇宜興人,這說明馮本人對于梁祝故事源于何處也不確定。
  
    此外,梁祝故事南方說中,大多數人的觀點是梁祝故事發生在東晉的會稽(今寧波),為什么是東晉時期呢?樊分析,西晉末年,北方旱災戰亂,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人口大遷移,大批北方人移居南方,東晉時期出現梁祝故事,很可能是南遷的北方文人帶到南方的。
  
    目前,山東梁祝墓記碑的出土,也引起了浙江等地新聞媒體的關注,寧波等地甚至有人擔心,這塊碑的出現會不會動搖寧波的“老大地位”。
  
    北方說為何勢弱?
  
    記者了解到,此次濟寧“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的出土應該說是“復出”,因為此碑在歷史上早就存在,只是沒有得到權威人士的認證。
  
    據濟寧市有關人士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為全面收集了解梁祝的情況,郭沫若曾經根據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焦循所著的《劇說》中“嘉祥縣有祝英臺墓碣文,為明人刻石”的記錄,專程派員來濟寧嘉祥了解梁祝的情況。但遺憾的是,《劇說》記載有誤,來人在嘉祥沒有找到此碑。這使得梁祝家在孔孟故里的明代石碑刻文,沒有得到權威人士的認證。
  
    1976年在大造農田、平整土地時,文化工作者為了保護此碑,將碑埋在地下,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重新復出,但當時并未取出,又錯失宣傳機遇。但可喜的是,當地民間卞雄杰等幾位研究梁祝的熱心人,開始不辭辛苦對梁祝遺址進行考察,走訪民間,為研究梁祝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也使得濟寧的梁祝研究不斷壯大,形成了可觀的力量。記者在濟寧采訪時,發現不少人都對梁祝的故事頗有研究。與南方相比,這股熱潮還是來得晚了些。
  
    “更重要的是,山東作為孔孟之鄉,儒家思想對人們的影響比較大,這也制約了梁祝故事的傳播。”樊存常說。
  
    樊存常分析,在封建社會,男女婚姻大事,要嚴格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梁祝私定終身大事的行為,是違反禮教的,這種行為在孔孟故里更不便作宣傳,甚至不準宣傳。至今在祝英臺的家鄉,還不準說唱梁祝戲,放梁祝電影,梁氏、祝氏與馬氏至今不通婚,就是證明。這都嚴重阻礙了梁祝故事的傳播。
  
    梁祝故事發生在漢代?
  
    由于年代久遠,又缺乏權威的記載,與梁祝故事的發源地一樣,梁祝故事發生的確切年代也撲朔迷離,眾說紛紜。
  
    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濟寧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樊存常介紹,通過墓記碑的內容可以考證出梁祝是漢代孔孟故里人。樊存常說,一般認為梁祝故事發生東晉,但是梁祝墓記碑記載梁祝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是注重孝道,有讀書可以做官至貴的社會風俗。在東晉之前的各個朝代,只有漢代實行的“舉孝廉”制通過考試、通過推舉孝子選賢任能,與梁祝故事產生的時代背景相符合。而目前有梁祝讀書洞遺跡的鄒城嶧山,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場所,辦有很多書院,學習之風濃郁,這里離現在馬坡鄉也就二三十里路,梁山伯祝英臺到這里求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2002年3月,濟寧市文物局組織文物專家對梁祝墓地進行了勘探發掘,發現了漢代的墓葬、畫像石、陶器以及一些陪葬品,這一考古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梁祝為孔孟故里漢代人。

    梁祝文化開發空間有多大

    墓記碑帶來的現實機遇

    梁祝墓記碑的出土,其價值已經超出了一塊碑刻,梁祝文化的開發利用,也迅即被當地人提上了日程。
  
    出土墓記碑的微山縣馬坡鄉離濟寧市區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馬坡鄉鄉長管洪祥近幾天很忙,眾多媒體的關注讓他很高興。管洪祥告訴記者,鄉里已經開始著手做梁祝文化開發的工作,初步的設想是在碑刻出土的地方建立一個梁祝愛情文化園,建設梁祝文化學校等,叫響“梁祝故里在馬坡”的提法。管洪祥透露,文化園的前期投資不會低于1000萬元。
  
    記者注意到,濟寧市有關部門已經向濟寧市委、市政府提交了《關于加強對梁祝文化研究和保護利用問題的報告》,市里批示:加強對梁祝文化的研究和開發利用,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溫濤 倪自放 2003-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