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梁祝傳說發源地(3)
2012/4/18 17:20:5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還要加強宣傳、加大力度,積極申報歷史文化遺產。
當地有關人士提出,下一步可以將梁祝讀書的嶧山打造成儒家教育搖籃之山,恢復建設“梁祝讀書院”、“梁祝游玩處”、“梁祝下山”等景點,突出梁祝主題。此外,建議將梁祝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納入濟寧市文化名市建設的整體規劃,積極出臺開發利用梁祝文化資源的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在文化方面,出版孔孟故里梁祝文化專著,在適當時機舉辦全國梁祝文化研討會,創作梁祝家在孔孟故里的戲劇、電視劇等文藝節目。
濟寧市旅游局孫愛民局長對梁祝文化的開發出言謹慎,他認為,濟寧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孔孟、水滸、鐵道游擊隊、運河文化等多方面的資源,梁祝文化使濟寧的文化內涵更為多元化。可以考慮結合現有資源開發梁祝產品,動靜結合展示梁祝的愛情故事。
梁祝故事能淘多少金?
各地爭搶梁祝資源,一方面是看好梁祝文化深厚的群眾基礎,更重要的是看好其中的經濟效益。事實上,梁祝文化開發的門檻不低。
記者了解到,江蘇宜興市修建英臺書院斥資400萬元,寧波“梁祝文化公園”建于1997年,總投資近8000萬元。2000年,寧波“梁祝文化公園”舉辦了第一屆梁祝婚俗節,主要面向華東地區。2002年,寧波方面投資2000萬元將婚俗節打造成全國性旅游節。同時,寧波還計劃舉辦世界婚俗文化節,主題依舊是“梁祝”。據介紹,每屆梁祝婚俗節的投資都超過千萬,當地在8年前就向工商部門注冊了所有“梁祝”商標。
稱自己為“祝英臺故里”的上虞市,不但開發建設祝家莊風景旅游度假區,還用“梁祝”給本地企業的產品定名,甚至改編、重排了傳統越劇《梁祝》,在布景設置中增加了上虞景點。
為了做大梁祝的影響,寧波等地專門設立了梁祝文化研究網站,宜興、寧波申請梁祝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仍在進行。某地的郵政部門負責人甚至表示,一旦該地梁祝文化“申遺”成功,確定當地是“梁祝”發源地,其他地區就不能再自詡為發源地。
種種跡象表明,各地之所以對梁祝傾注這么大的精力,看重的是其背后的經濟效益。但各地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是,各地的競爭無形中也抬高梁祝文化“開發”的門檻。作為相對的后來者,濟寧要打響梁祝故里的新品牌,比寧波等先行者的難度要大許多。
“名人戶口之爭”如火如荼
梁祝文化之爭,只是利用名人效應的一個縮影。在這方面,省內外都有很多現成的案例,有的非常成功,有的卻失敗了。
最近“爭奪名人”比較典型的要算對太空英雄楊利偉的商標搶注。10月16日后,在楊利偉的家鄉遼寧省綏中縣與“楊利偉”有關的事物一時成為熱門話題,綏中縣不失時機地提出要申請“楊利偉”水果注冊商標,還打算建立一系列與“神五”和“楊利偉”有關的觀光旅游景點,以拉動本地經濟發展。同時,遼寧省沈陽市工商局商標注冊處接到上百個申請注冊與“神五”及“楊利偉”有關商標的咨詢電話。
對古代名人或故事發生地的爭議更是頻頻見諸報端。
“諸葛亮躬耕地”是在南陽還是在襄陽一度引發爭議。前不久,南陽邀請全國著名專家、學者、教授70余人進行“草廬論劍”,最終認定“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是不可辯駁的歷史事實”。
又如關于水滸。當年水滸電視劇熱播,與梁山毫無關系的江南無錫建了水滸城,結果一下子紅火起來,讓守著真正梁山的山東旅游界爭論了半天。
再比如黃帝誕生地之爭,西安有黃帝陵,河南新鄭日前建成黃帝紀念館。我省有關人士則認為黃帝誕生在曲阜,曲阜除做好孔子文章之外,還應打好黃帝牌。
當然也有不成功的例子,曾經有一段時間,各地不顧條件爭相建設西游記宮,結果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專家:文化不等于旅游
是不是有了梁祝這樣的文化切入點,就可以做好旅游的文章呢?對此,相關旅游專家認為:文化并不等于旅游。
山東大學旅游系王德剛教授認為,梁祝作為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群眾基礎。如果故事發生的發源地確實能夠考證清楚,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對于旅游開發而言,其發源地是否確切有時并不太重要。對于這樣的文化資源,各地可以共享,關鍵要看怎么做。如無錫水滸城,盡管不在真實的故事發生地,但仍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對于山東人而言,似乎失去了一次機會。但當時人家為什么不選擇在山東呢?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梁山的基礎設施、市場空間等方面,并不是非常完美。記者曾經與無錫水滸城負責人交談過,據了解,水滸城的主業是影視,而旅游并不是主打。
研究市場營銷的山大旅游系王晨光教授認為,對于濟寧梁祝文化的開發,不能頭腦過熱。他認為,文化本身是好東西,但是并不等于旅游產品。單靠一塊碑刻,還不足以成為讓游客向往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資源成為旅游產品,形成產業,還有一段距離。更重要的是,成功的旅游產品,要有良好的市場基礎,開發方面要靠市場化的手段,尊重市場規律,在科學的市場調研之后,再決定怎么開發會更有利。
此外,專家們指出,作為孔孟之鄉的濟寧,曲阜三孔、鄒城三孟以及梁山等地的水滸遺跡、運河文化等,形成了豐厚的人文資源。從現實的情況來看,濟寧的主題形象還是孔孟之鄉儒家文化游,在全省的旅游格局中也是文化游的龍頭。其他資源的開發利用,目前處在初級階段,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原標題:尋找梁祝傳說發源地】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溫濤 倪自放 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