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之外的顏真卿
2012/4/18 9:28:2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54歲時,其兄顏允南去世。在《顏允南神道碑銘》一文中,他感念兄長教誨,不無深情地回憶了一件小事。 那時顏家養有一只折斷了腿的鶴,年少的顏真卿不懂事,練字時用毛筆在斷腿鶴的背上亂涂亂畫。大他15歲的兄長顏允南見到后,語氣嚴厲地教訓他:“此雖不能奮飛,竟不惜其毛羽,奚不仁之甚歟! ”斷腿鶴就像落魄之人,一個人身處窘境時,也是心理最脆弱的時候,這時候被雪上加霜地踹上一腳,那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顏真卿說,這件事使他終生銘記。想必此事對其一生影響深遠,唐玄宗遭難,他獨當一面,就是一例。
755年,安祿山造反,如入無人之地,僅用三十多天就攻占了東都洛陽。 ,剛從溫柔鄉中醒來的唐玄宗不由傷心嘆息:“河北二十四郡,竟無一忠臣! ”這時有人來報,說河北盡陷,只有顏真卿鎮守的平原城沒有損失。唐玄宗這才開始關注顏真卿,說:“朕不識真卿久矣!”其實他連顏真卿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舊唐書》就是這么說的:“朕不識顏真卿形狀如何,何為得如此! ”
唐玄宗覺得意外,也許還心中有愧:我對你顏真卿并不怎么樣,你竟然為我這樣賣命! 顏真卿卻并不這樣看,他認為皇上對自己有恩,哪怕這恩只似滴水,也當涌泉相報。
史上公認顏真卿為“忠烈之士”,但我覺得他更是位 “性情中人”。 “性情中人”重在“義”,而非“忠”。 顏真卿被貶到撫州做官時,處理過一件著名的離婚案,從另一個側面顯示了顏真卿同情弱者、痛絕不義的人情味。
一天,一個婦女求見顏真卿,要求官府出具文書,準許她與丈夫離婚,并呈上其夫同意離婚的詩作。顏真卿經了解得知,其夫是位嗜學的窮秀才,妻子嫌他無權無錢無出息,要與他分道揚鑣。顏真卿認為這件事敗壞了風俗,如果草率判決,就會誤導社會風氣。他做的判決是,將婦女責打二十大板,任其改嫁;對于窮秀才,他又是送布絹各二十匹,又是送米二十石,還委任其為州署的小吏。
不知道這樣的判決是否合乎當時的 “法律程序”,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樣的判決當時是大快民心的,人們拍手稱快。此事影響甚大,從此,當地“莫敢有棄夫者”。
“性情中人”絕對直率坦誠,說話干脆,辦事利落,不像那些高標絕世、狂傲不羈的所謂圣賢人物,放不下矯情的架子。
765年,關中大旱,糧食歉收,顏真卿家也沒米了,他自述“拙于生事”,以至于全家吃粥已經有幾個月了,而且現在連粥也吃不上了。他只得寫了張“乞米帖”,向同事兼好友李太保求助,要對方“惠及少米,實濟艱勤”。曾經做過刑部尚書、知省事、封魯郡開國公、擁有二品官階的顏真卿,清廉困頓至此,在后人看來是不可想象的。同樣,作為高官,能夠拉下面子向同事“乞米”,同樣是不可想象的。借點米,本是一句話的小事,顏真卿偏要鄭重其事寫下“借條”,可見他心底坦蕩:現在遇到天災,全家老小沒飯吃,全都因我顏某人不擅生計,自恃與你李太保感情好,向你借點米,沒什么丟人的。
現代作家黃裳說:“予觀魯公 ‘乞米帖’,知其不以貧賤為愧,故能守道,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于誠心,與其字體無異也。 ”后世認為顏真卿是惟一能和王羲之在書法上抗衡的大家,持這種看法的人,多少都受到了他人格的感召。
“性情中人”至情至性,敢愛敢恨,愛恨分明,正因為如此,很多時候,他們總是不討人喜歡。
唐代是個出奸臣的年代,奸相李林甫、楊國忠掌權時,不喜歡正直敢言的顏真卿。宰相換成了元載后,元載又看他不順眼,將他貶官。德宗的時候,先是楊炎任宰相,厭惡他,削弱他的實權。后來楊炎罷相,盧杞入宰,更是視顏真卿為眼中釘,降了他的官職后,還想將他排擠出京城,派人問他想當哪個地方的行政長官。
顏真卿看穿了老狐貍的這一套,干脆揭穿盧杞:“我知道自己性情耿直而被小人憎恨,不止一次被貶逐,現在年老體弱,實打算得到你的庇護,當年你父親的頭顱被傳送到平原郡時,臉上的血我不敢用衣服擦拭,親自用舌頭去舔。你就這樣狠心容不下我嗎? ”盧杞聽了,表面上驚慌失措地向顏真卿下拜,內心卻對他更加仇視。
盧杞何許人也?此人心狠貌也丑,還未當上宰相時,他去拜訪朝廷重臣郭子儀。郭子儀見客一般都有女眷在場,惟獨他來的時候讓女眷們回避。家人問其故,郭子儀說,盧杞一半臉是藍的,且心胸狹窄,睚眥必報,女人見了肯定會笑他丑陋。以后盧杞得志,我們家的兒孫就沒有一個可活了。
對于這樣一個陰險的小人,位高權重的郭子儀都畏懼有加,屢遭排擠的顏真卿卻不怕得罪,而用舌舔盧父頭顱鮮血的事,更見出顏真卿的真性情。當時安祿山已攻取洛陽,殺死大唐的三位官員,其中就有盧杞的父親——時任御史中丞的盧奕。安祿山派段子光拿著三位官員的首級到河北示眾,顏真卿怕軍心動搖,腰斬了段子光,并將三位官員的首級用稻草接續連成肢體,入棺祭葬。在祭葬之前,因為對為國捐軀的盧奕的尊敬,就有了“以舌舔血”這一段。
單憑“以舌舔血”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顏真卿絕對是能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的人。所以,清人王澍在《竹云題跋》中說:“此魯公作人堅剛如鐵,乃于朋友之間萬分委至,故知千古真君子未有不近人情者也。 ”
顏真卿的為人,歐陽修也很欽佩,他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 ”
顏真卿為何初見讓人畏?一半緣于他外貌的莊重、神態的嚴肅,一半緣于他處事的風格。日久之后,人又覺得他可愛,必是因為顏真卿公正好義的性情。而覺得他可愛的人也必是正人君子,在盧杞之類的小人眼里,顏真卿是永遠可愛不起來的。
顏真卿最終被盧杞算計,由盧杞提議派他去安撫叛將李希烈,明擺著就是他送入狼窩,他卻慷慨赴行。顏真卿勸李希烈息兵歸降,李希烈欣賞顏真卿,勸顏真卿助他反唐,并多次勸誘威脅他。顏真卿指著李希烈的鼻子罵道:“可惜我手中沒刀,如果有刀就把你宰了,看你還來勸我! ”
后來,李希烈派人在院中挖了一個大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顏真卿極為坦然:“死就死,這是我的命! ”并自作墓志和祭文,準備以死殉國。李希烈還不死心,又讓手下在院子里堆上柴,點起大火,說:“你如果還不投降,就自己往火堆里跳吧! ”顏真卿二話不說,當下就往火堆里跳,李希烈的手下連忙扯住了他。
就這樣,顏真卿既不吃軟也不吃硬,李希烈無法,軟禁折磨了他3年,最終將他縊死。顏真卿死時還罵不絕口,終年77歲。
顏真卿不愧為“千古真君子”。【原標題:書法之外的顏真卿】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