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9日,開封市豫劇團在北京中南海演出現代豫劇《焦裕祿》,受到中央領導同志、戲劇界專家及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18年過去了,如今又逢焦裕祿同志逝世45周年紀念日,回憶起3次出演現代豫劇《焦裕祿》的感受,朱巧云感慨萬千。
扮演焦守鳳,使她讀懂了世間真正的父愛
朱巧云是山東曹縣人,她第一次在現代豫劇《焦裕祿》中扮演角色,是在上世紀60年代,那年她只有15歲。當時她只是東明豫劇團的一名小演員,在劇中扮演的是小梅——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鳳。談到當時扮演這個角色的感受,朱巧云一邊笑一邊直搖頭:“說來不怕你笑話,作為一名小演員,當時我對焦裕祿的理解就是,一心只為工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絲毫的愛憐,甚至覺得他真夠狠的。”朱巧云向記者介紹說,焦守鳳出生的地點,竟是在長工的窩棚里。小的時候,一直不在爸爸身邊,而住在山東省博山縣北崮山村的奶奶家里。她第一次見到爸爸,已經9歲了。焦守鳳上小學時,父親發現她用鉛筆太費,嫌她沒有把一支鉛筆徹底用完就扔掉,就“勒令”她,拿給他舊的,才能換新的。班上的同學幾乎人人都有個文具盒,守鳳卻沒有,她求爸爸給她買一個,爸爸卻不給她買,而只是用木板為她做了一個。守鳳初中畢業,沒有上高中,父親卻建議她去農場當個“第一代有文化的農民”。守鳳不愿意,后來父親又希望她去學理發。再后來,在縣委同事的勸告下,父親也只是讓女兒到儀封園藝場當了一名園藝工。
對劇中父愛理解的轉變,是在1969年朱巧云被調到開封地區豫劇團之后。隨著年齡漸漸變大和對表演藝術的駕馭,她接連又在《穆楊會》、《抬花轎》、《繡花女傳奇》、《紅燈照》、《海霞》等多個劇目里扮演角色,后來還在電影《包公誤》中飾演女主角段紅玉,在戲曲電視劇《陳妙!、《心愿》、《豆腐李招親》、《破鏡重圓》、《宋宮血淚》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多部傳統和現代豫劇中出演的多個角色,使得她對曾參演的現代豫劇《焦裕祿》中的小梅這一角色有了新的認識:她理解了焦裕祿為何要如此對待自己的女兒,那是為了讓女兒在艱難的生活中學會做人,是對女兒真正的愛。他交給女兒的不是手工做的文具盒,而是一種傳統、一種品質!年幼的焦守鳳曾經生過父親的氣,在父親去世后,她后悔自己沒有在父親臨終時接受父親給她的遺物,這表現了焦守鳳在對父愛理解上是怎樣的一個轉變過程啊!
扮演徐俊雅,使她了解到生活中真實的焦裕祿
在幾十年的表演生涯中,朱巧云曾經扮演過幾十個不同的角色,但留給她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在現代豫劇《焦裕祿》中出演的焦裕祿夫人徐俊雅這個角色:通過在生活中與徐俊雅多次的接觸以及一次次扮演、揣摩這個角色,她對徐俊雅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同時,透過徐俊雅的內心深處,她也真正感受到了焦裕祿“心中裝著他人,唯獨沒有自己”的思想境界。
1974年,開封地區豫劇團排演現代豫劇《焦裕祿》,1990年,市豫劇團從省豫劇團調來國家一級導演袁文娜和骨干演員,再次重排現代豫劇《焦裕祿》,由省豫劇三團的著名演員杜其泰飾演焦裕祿,由朱巧云飾演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對于徐俊雅這個角色,朱巧云起初并不覺得有什么特殊之處,但通過與徐俊雅的接觸,她發現,劇本中的徐俊雅與生活中的她在定位上有一定的差距:根據原劇內容,當徐俊雅得知自己家里連米面都供不上了,焦裕祿卻把省下的錢用于幫助別人時,他對焦裕祿表現出極度不滿,而根據朱巧云在原地區青聯兼職工作期間和焦守鳳的接觸以及后來多次與徐俊雅的交談,她覺得,在徐俊雅這個人物身上體現出的是中國婦女的優良傳統,更應該突出其賢妻良母的優良品質,于是就和編劇、導演商量,對部分劇情和臺詞進行了修改。演出后,觀眾一致認為,舞臺上徐俊雅這個角色塑造得好。1991年4月9日,該劇在中南海為中央領導同志演出后,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握住她的手連聲說好。徐俊雅曾拉著朱巧云的手說:“和影視劇中塑造的徐俊雅這個形象比,我最喜歡的還是你演的徐俊雅!”在中南海,當陪同江澤民等中央領導同志觀看現代豫劇《焦裕祿》中“壯別”一場演出時,由于過分沉浸于劇情之中,徐俊雅竟突然昏倒在座位上。
對此,朱巧云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她在和徐俊雅的交談中曾聽她說,焦裕祿這個人是一個非常真實甚至有幾分率性的人,在他身上,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我們平時所說的共產黨員所具備的那種實事求是作風。作為妻子,起初也許一下子不能理解丈夫,但天長日久,就能感受到這份珍貴。朱巧云說:“從所扮演的妻子這個角度,我能感受到焦裕祿當年率領蘭考人民戰天斗地、根治‘三害’(鹽堿、內澇、風沙)時的那種豪邁。隨著年齡的增大,我更是漸漸理解了現實中焦裕祿身上蘊含著的那種極其深厚的階級情、戰友情、夫妻情、兒女情。在演出過程中,不少觀眾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不僅僅是因為豫劇表演藝術的力量,更是因為真實的力量。”【原標題:真實的力量勝過表演藝術本身——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朱巧云對她在現代豫劇《焦裕祿》中角色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