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恰似當年王秀玲
2012/5/25 17:20:57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是從“曲劇天使”王秀玲老師的口中。王老師向我介紹她的這位得意高徒時,不禁面露喜色,除了賞識她的藝術天賦和靈性,更多的是在盛贊她的人品和性情。王老師說:“艷麗這孩子做人本分老實,性格柔和,不愛說話,不愛表現(xiàn)自己,演戲和做人都很認真,很踏實。”
只聞其名,未見其人,難免心生遺憾。巧的是沒過幾日,在一次活動中,我有幸見到了劉艷麗。那次,她上臺演唱了曲劇的經(jīng)典唱段《今日是我出閨的前一天晚上》,其唱腔深得恩師真?zhèn)鳎瑑?yōu)美婉轉(zhuǎn),韻味悠長。她走下舞臺,我則走近她。她的身材形象、精神氣質(zhì)和言談舉止,讓我突然想起一個極其通俗平常的詞語——可愛!
劉艷麗是美麗的,但美而不艷,是那種端莊而質(zhì)樸的美。在她身上,尋不到絲毫戲劇演員的粉墨氣息,她的溫柔嫻靜,她的純真樸實,仿佛是在都市的濁塵中聞到了來自田野的泥土芳香,給予你久違的清新和親切。
再見到王老師時,我說:“劉艷麗真像您說的,老實,樸實。”王老師感嘆道:“艷麗在表演上絕對是個人才,曲劇藝術的發(fā)展非常需要這樣的人才。可是,她不善于宣傳自己,你得替她宣傳一下。
我讓王老師通知她,在她方便的時候我去采訪她,并告知她我的手機號。然而,過了許多天,一直未接到她的電話,這令我對王老師“她不善于宣傳自己”的評語深信不疑。無奈,我只好主動聯(lián)系她,約了采訪的時間。
采訪之前,我習慣性地上網(wǎng)搜尋她的信息資料,但網(wǎng)上除了她演唱的視頻資料外,幾乎沒有介紹她的文章。我從戲曲界的朋友那里借到她的影像資料,是她在中央電視臺11套“名段欣賞”中的精彩表演。我一口氣欣賞了她在《柜中緣》、《風雪配》、《屠夫狀元》、《紅樓夢》等多個劇目中不同角色的演唱片斷,我暗自詫異:彼劉艷麗是此劉艷麗乎?!那個能把小家碧玉的嬌柔靈巧,大家閨秀的賢淑文雅,清高才女的多愁善感演繹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的劉艷麗;那個能恰到好處地把握表演分寸,細致入微地表現(xiàn)人物精神內(nèi)涵的劉艷麗;那個在舞臺上或神采飛揚,風情萬端,或傷感憂郁,柔腸寸斷的劉艷麗——是現(xiàn)實生活中樸實得像槐花一樣的劉艷麗嗎?
采訪地點就在河南省曲劇團劉艷麗的家里。
兩個人,兩杯茶,很隨意地聊,聊曲劇,聊她從藝的一些經(jīng)歷,斷斷續(xù)續(xù),沒有完整的章節(jié)。她說話簡潔,語氣輕柔,非常平和地講述她的故事——
同許多戲劇演員一樣,劉艷麗受家庭影響(叔嬸都是縣劇團演員),自幼癡迷于戲曲。所不同的是她不滿12歲時就以出色的表演天賦考上了南陽戲校,接受了5年正規(guī)而嚴格的訓練。雖然她是全校最小的學生,個子矮小,但她的突出的才情還是引起了學校老師和領導的關注,讓她參加排演了曲劇《斷橋》、《春江月》、《柜中緣》、《陳三兩》等。
1982年,王秀玲老師到南陽戲校作示范演出,劉艷麗看得如癡如醉,對王老師的演技和唱腔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想,要是能成為王老師的弟子該有多好呀!從此,王老師成了她心中的偶像,是她表演藝術上學習和追求的目標。
1985年,劉艷麗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南陽地區(qū)曲劇團,很快得到孫炳新老師的器重,并安排她在一些劇目中飾演戲份雖少卻很重要的角色。
劉艷麗的聰明好學加上驚人的記憶力,造就了她“偷戲”的特殊本領。在臺下的時間,她都盡可能地用在看戲上,用心去記臺詞、唱腔、表情、動作等。憑借平時的知識積累,遇到飾演主角的機會時,她總是有令人驚奇的出色表現(xiàn)。
1991年,她同胡希華老師合作主演的《屠夫狀元》(飾演黨風英)晉京演出。她被《北京晚報》稱贊為“曲劇新星”;1992年,她在《情系青山》中飾演兩個主要角色,僅半月時間就排演成功,并在戲劇大賽中獲得表演二等獎。她的藝術天賦和潛力不得不令人嘖嘖稱奇。
劉艷麗戲稱自己是“二等獎專業(yè)戶”,是說她調(diào)到河南省曲劇團后,在多個劇目中擔綱主演,也參加了多次戲劇大賽,獲得的都是二等獎。這對她是種壓力,也是種動力。她渴望在表演上能有更大的突破,渴望能進入更高的藝術境界。所以,1996年,劉艷麗終于鼓足勇氣去拜見她仰慕已久的王秀玲老師,請求拜師學藝,沒想到王老師很爽快地就就答應了。其實早在幾年前,王老師在“曲劇演員熒屏賽”擔任評委時,劉艷麗的表演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老師發(fā)現(xiàn)了她的藝術潛質(zhì),認定她是可造之才。
拜師后,劉艷麗就經(jīng)常登門拜望老師。每次登門,師徒之間閑話很少,總是抓緊時間說戲,排練;每次登門,都是把王老師和宋老師忙得不亦樂乎。王老師教唱腔,教表演,宋老師則整理曲譜,給她們伴奏、吊弦……
1999年,劉艷麗參加了河南省青年演員折子戲大賽,她以恩師親授的《風雪配》之《裝箱》一折戲,獲得一等獎,摘掉了她那頂“二等獎專業(yè)戶”的帽子。
《風雪配》是王派曲劇的代表作之一,其《裝箱》一折為該劇的經(jīng)典名段。劉艷麗在聲腔藝術和表演技巧上基本達到了老師要求的高度。但老師要求她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突破,要敢于超越老師,創(chuàng)造個人的藝術風格。因此,參賽之前,劉艷麗在原有的表演程式上又添加了耍手絹等動作,更加突出了主人公喜悅、興奮、激動而又羞澀的內(nèi)心世界,也增加了表演的觀賞性和趣味性。她的藝術創(chuàng)新,得到了恩師的大力支持和戲劇界專家的認可和贊賞。
劉艷麗的嗓音甜美純凈,唱腔好聽,耐聽,有韻味;她身材輕巧靈活,表演好看,耐看,自然流暢。自身條件注定了她極強的可塑性,無論是喜劇、悲劇,無論是少女、婦人、無論是傳統(tǒng)戲、現(xiàn)代戲,她都能很快進入角色,將人物塑造得生動傳神,活靈活現(xiàn)。在大型現(xiàn)代戲《飄揚的紅絲帶》中,她成功飾演女一號金枝,不負眾望,獲得了第十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為劇團贏得了榮譽,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一直默默無聞的曲劇新秀開始顯露她迷人的藝術魅力。2006年首屆曲劇藝術節(jié)上,她被評為“曲劇十大名旦”之一,乃眾望所歸,當之無愧。
王秀玲老師曾經(jīng)說,舞臺上的劉艷麗扮相、唱腔和表演都酷似年輕時的她。何止是在舞臺上?生活中的劉艷麗,沉穩(wěn)、文靜、溫和、厚道,這樣的氣質(zhì)和素養(yǎng),不也酷似她的恩師嗎?
劉艷麗的身上有著老一代藝術家那種極其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這種精神品質(zhì),正是她的在表演藝術受用不盡的特別營養(yǎng)!【原標題:劉艷麗:恰似當年王秀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安徽戲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