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年少學醫 熟諳經典
1929年,婁多峰出生于河南省原陽縣祝樓村的一個中醫世家,其祖父婁宗海為當地名醫。
1941年,12歲的婁多峰開始跟隨他的祖父學醫。他的祖父認為,學醫術必須先學習醫德,并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礎。因此,剛開始他的祖父并沒讓婁多峰直接學習醫學典籍,而是給他系統講解《論語》、《孟子》等書籍。學完這些啟蒙典籍之后,才開始要求婁多峰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和《醫宗金鑒》,并輔導其學習《內經》、《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經典。
“祖父對我要求非常嚴格,每天規定了背誦任務,白天讓我跟著他應診,晚上睡覺前檢查我的背誦情況,不會背,是萬萬不能睡覺的。之后布置第二天的背誦任務,一大早,就喊我起床背書。”回憶起剛開始跟著祖父學習背書的情景,婁多峰滿懷感激,正是在祖父的嚴格要求下,年少的他才從不敢懈怠,勤奮學醫。
每天早上,婁多峰起床后,總會獨自去離家不遠的土崗上背書。背累了,就用樹枝在地上抄寫、默寫,直至把每一個知識點全部記牢。在婁多峰看來,熟背醫學經典,對以后自己的成長和臨床幫助非常大。
一次,當地季莊首富李家的公子患了麻疹,請婁宗海診治。當婁多峰跟著祖父來到李家客廳后發現,當地崔姓、劉姓名醫也在。崔先生是治疹世家,劉先生也是當地內科名醫。
既然李家請來3位醫生,自然有會診之意。在大家喝茶的時候,崔先生突然問婁宗海如何辨認麻疹的順、逆、險三候,什么是麻疹的主治大法。
這明顯是挑戰,年輕氣盛的婁多峰搶先脫口而出:“中醫把麻疹分為三類,也就是順、逆、險三候,其中順證是指一般發病規律的癥候……”“麻疹的主治大法,《醫宗金鑒》上寫的更是清楚:疹宜發表透為先,最忌寒涼毒內含……”
聽完婁多峰的話,崔先生連連感嘆后生可畏。
從這件小事中,可見婁多峰在中醫經典方面所下的功夫絕非一般。
行醫鄉里 聲名鵲起
就這樣,跟著祖父刻苦學醫5年后,1946年,17歲的婁多峰開始獨立出診。
當年深秋的一天,獲嘉縣大毛莊的患者家屬,慕名來找婁宗海前去家里為“重病”家人看病。不巧,年近八旬的婁宗海正患感冒,不能隨去,就讓婁多峰前去出診。
大毛莊的村民久聞婁宗海的大名,聽說村里有人請婁宗海來治病,都想一睹尊容。可是當看到請來的是一位年紀輕輕的少先生時,遺憾之余感覺這個少先生很不靠譜。
婁多峰隨家屬來到患者住室,只見該女性患者頭發散亂,骨瘦如柴,發呆的眼神中透露著恐懼。
據其家屬介紹,患者以前的身體很好,不久前月經期間突然感冒,隨后月經就斷了,身體冷一陣子熱一陣子,天天胡言亂語,哭鬧不停,認為身邊有妖魔鬼怪。請了幾個醫生,病情都沒有減輕。后來又找來巫婆打鬼驅邪也無效果。
經過認真的望、聞、問、切四診后,婁多峰便向家屬分析患者的病情:“她身體瘦弱,但面熱色赤,口渴,小便短赤,幾天不解大便,狂躁不安。脈象洪大而數,舌質紅,苔黃,舌中心燥黑,屬于典型的實熱癥。醫書上講,熱入血室經適斷,邪熱乘虛血室潛。寒熱有時如瘧狀,晝日明了夜讒妄……根據病情表現可以判斷,患者的病是由于熱入血室引起的。”
隨后婁多峰為患者開出一劑湯藥,并讓家屬隨同回去抓藥。
回到家后,婁多峰把患者的病情以及自己的診斷和開出的處方等詳細向婁宗海作了匯報。婁宗海認為所開方中的紫油厚樸、大黃、芒硝用量稍大,應該減去2/5,而婁多峰則認為,患者病情嚴重,如果藥量不足,怕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就堅持自己所定的藥量。
事實證明婁多峰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患者服下一劑藥后,第二日就能進食了,其他癥狀也基本上消失了。
很快,婁多峰用一劑藥治好一位“將要死”的患者的事跡就在大毛莊及周邊村莊傳開了。從此婁多峰在鄉里名聲鵲起,登門求診者絡繹不絕。
目睹慘狀 志克風濕
婁多峰家以前是主攻瘟病和內、外、婦、兒常見病的,那么為什么后來他開始主攻風濕病呢?這還要從一次出診經歷說起。
1952年夏,剛被任命為原陽縣第七區醫聯會主任的婁多峰應邀去為當地一位老中醫的兒子治病。去之前,老中醫并沒有告訴婁多峰兒子患的是什么病。
當見到老中醫的兒子時,婁多峰不由地心中一驚:患者約有20來歲,骨瘦如柴,四肢勾彎,雙手雙腳都已經嚴重變形,正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站在患者一旁的母親和年輕的妻子傷心地留著眼淚。
目睹此慘狀,婁多峰心如刀絞。眼睜睜地看著風濕病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的巨大痛苦,而身為醫生的自己卻無能為力,沒有比這更讓人郁悶的了。老中醫為兒子治療了4年,都不見好轉,年輕的自己又怎么會有回天之術呢?后來婁多峰悻悻而去。
現在,回憶起這次不成功的出診經歷,當時那種束手無策的無奈心情還清晰地記在婁多峰的心間。“從那時起,我痛下決心,立志一定要用中醫藥攻克風濕病。”婁多峰說。從此,婁多峰的名字就和治療風濕病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自那以后,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凡是遇到風濕病患者,婁多峰都要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因、癥狀、病情以及治療過程,并一一仔細記錄。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婁多峰開始為風濕病患者診病遣方,并逐漸取得了一些理想的療效。
但是婁多峰并沒有滿足現狀,而是利用自己調任原陽縣衛生協會秘書的方便,遍訪全縣名老中醫和鄉間名醫,請教詢問他們在治療風濕病時的用藥原則、辨證論治方法和方劑配伍,為進一步提高自己對風濕病的認識,和改進治療風濕病的方藥,提高療效奠定基礎。
就讀洛陽 學習正骨
婁多峰說,如果不是去洛陽平樂正骨學院讀書,他或許還在鄉里行醫,在中醫藥治療風濕病的道路上就不能走得這么遠。
1958年,29歲的婁多峰考上了洛陽平樂正骨學院。
當時的平樂正骨學院位于洛陽白馬寺的西側。學校是新建的,校舍和師資隊伍十分不完備,但這并沒有消減婁多峰的學習熱情。專心聽課,跟師實踐,泡圖書館……婁多峰很是刻苦。
看到從醫多年、經驗豐富的婁多峰癡心于骨科時,身為平樂正骨學院院長、平樂郭氏正骨第五代傳人的高云峰非常高興。她認為婁多峰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常常讓婁多峰參加學校門診的臨床工作。
在學校門診工作期間,婁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