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五一”節即將到來,本報再度為您奉上《勞動,改變中國》特別報道,這一次,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一批“隱形”勞動者身上,以此向所有普通而偉大的勞動英雄致敬!
所謂“隱形”,是說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們因其行業特點、工作性質而往往不被注意到,甚至不為人知。他們當中有迎著風雨在云層里穿行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員,有頂著烈日在道路上奔波的電子地圖數據采集員,有靠耳朵給縱橫交錯的供水管網“號脈”的聽漏員,有憑一支筆讓犯罪嫌疑人無處遁形的刑偵畫像警,有半輩子守在故宮深處拾掇文物古董的木器師,有幾十年爬高摸低只為讓北京站大鐘毫秒不差的調鐘人……他們的辛勤勞動一直不為大眾所了解,他們的職業生涯多少有些枯燥寂寞,但在看似平淡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他們以特殊的責任感、榮譽感,盡心盡力、克勤克勉,干出了自己的價值,干出了行業的光彩。
真水無香。靜靜聆聽這些“隱形”勞動者的故事,會驀然發現,原來那些鮮為人知的工作崗位,其實與我們的生活距離并不遙遠;原來在那些我們平時看不到、未留意的地方,始終有一批人在默默地、辛勤地澆注著汗水、智慧與理想。勞動是一個社會發展進步的根基,正是因為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都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幕后英雄在各盡所能、發光發熱,這個社會才得以有序運轉,這座城市、這個國家才得以一路前行。
多少年如一日,專注、踏實地去做好某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美,本身就是一種精神。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許多勞動者所從事的,常常是瑣碎繁復,技術性、經驗性又強的活兒,要做好它,靠的是功夫,更是用心。“用心”不是一個抽象的詞語,它體現在不辭辛苦、認真負責、恪盡職守上,體現在不懈鉆研、提高技能、練就一身絕活兒上,也體現在甘于淡泊、耐得寂寞、能長年累月坐得住冷板凳上。在當下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心境常常為喧囂浮躁侵擾,身邊亦不乏空談高調、急功近利者過得光鮮亮麗,此時,再簡單樸素不過的“用心”二字顯得尤為難能可貴,這不僅意味著對職業的尊重與敬畏,更意味著一份價值堅守和心靈依歸。
歲月洗禮,環境變遷,觀念多元,但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傳統永遠不會過時,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的重要性只會增加、不會消減。奮斗之路上的中國,呼喚更多埋頭實干的人。惟有每一位普通勞動者專心致志、立足本職,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精、做到最好,才能聚沙成塔,滴水成海,匯集起繼續改變中國的巨大合力。也惟有讓勞動精神充盈在時代的血脈中,讓愛崗敬業、腳踏實地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氣,“中國夢”的實現才有了堅實支撐。
聽漏員
在街巷中穿行,用耳朵為深埋地下的城市供水管線做“體檢”,聽診自來水管的跑冒滴漏點。
尋水人
野外尋找地下水,打出冷熱水井。
增雨人
當天氣預報有雨時,坐著飛機飛進云層里觀測,有時播撒碘化銀等催化劑粉末實現人工增雨,有時人工消云。
發槍人
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中看管所有槍支彈藥的大管家。民警每次執行任務時用的槍支、彈藥,都要經過他的手。
木器師
修理、養護故宮里一切以木質材料為主的器物。
標本師
制作、修復并保護博物館里的標本,幫助公眾更好地觀賞和了解動物。
治蚊人
監測城市里蚊子的種類和密度,為衛生部門滅蚊提供參考數據,保護市民不被病蟲害侵擾。
探路員
準確采集道路的所有新信息,包括新修的道路、建筑物、餐館等,為電子地圖繪制提供基礎數據。
糧管員
科學保存糧食,讓北京糧袋子的糧食儲存時間更長,營養和口感不變,吃起來更安心。
嗅辨員
用嗅覺測量城市垃圾處理站等場所的惡臭濃度,判定臭味是否超標。
守洞人
每天巡邏并守護空曠的山體防空洞,以免其遭到破壞。
畫像警
用筆和電腦將被害人、目擊者腦海中嫌疑人的形象具化在紙上,為偵破案件提供最直觀的線索。
調鐘人
每天多次巡檢,確保北京站大鐘走時毫秒不差、設備運行正常。【原標題:為“隱形”勞動者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