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論法家的政治思想

2013/5/13 18:19:32 點擊數: 【字體:

    列寧說過,政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國家政權結構,政治就是各個階級之間的斗爭。在中國古代,“政”一般表示: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大亂宋國之政”;一種統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禮記·樂記》中“禮樂刑政,其極一也”;符合禮儀的道德和修養,如《論語.顏淵篇》中“政者,正也,子帥以政,孰敢不正”;朝廷中君主和大臣們的政務活動,如《宋史·歐陽修傳》中“其在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而“治”在中國古代則一般表示:安定祥和的社會狀態,如墨家主張的“天下交相愛則治”;統治、治國等治理活動,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這些“政治”的含義,很大程度上表明政治只是一種君主和大臣們維護統治、治理國家的活動。

  本文所談的法家政治思想是從法家不同時期代表人物圍繞著“如何強化君主專制和獨裁統治,牢固樹立中央權威”這一主題展開的。法家是君主專制統治的褒揚者,從法家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來看,他們所倡導的都是為了實現君主專制統治的持續穩定,同時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想盡了辦法,玩盡了權術,極力把君主專制主義思想推向極端。他們認為君主應該用有絕對的政治權力,國家的所有政治事務都應該由君主實行獨裁或者獨斷,臣下必須絕對服從君主的意志。值得一提的是,法家認為,要真正實現君主的絕對統治,不僅要在政治上支配一切,而且還要控制人們的生機,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他們之所以能生存和生活全賴君主的恩賜。

  我們先從法家先驅管仲的相關政治思想談起,他基本承襲了道家的某些思想,并把道和君主一體化。道是事物的本源、規律,萬物由道主宰,君主就是人間的道,君主就是道的體現者。《管子·乘馬》篇:“無為者帝,為而無以為者王,為而不貴者霸。”《管子·形勢解》說:“明主不用其志,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圣人之力。”君主如何實現自己的統治和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又是如何設想構建完全能為君主專制和集權服務的國家體制呢?《管子》里都有清楚的思路。在如何實現統治和樹立權威的問題上《管子》指出,統治天下要靠法,靠臣民支持,靠權,靠兵。君主是法的制定者,是唯一的生成者,同時君主也必須帶頭遵守法律,萬不能置于法律之上。《管子·任法》篇:“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與法者,民也。”《管子·明法》篇:“先王之治國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內也。動無非法者,所以禁過而外私也。”說的就是治國不能靠單個個人,必須要以法律為尺度,不拿感情行事,不以個人好惡做事。另有《管子·霸言》指出了統治天下的幾個條件:要有高人一等的獨到之處;要有把握機會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要取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君主必須專有權勢,善用權勢,抓緊政令和軍權。權勢和君主是一體的,沒有權勢,君主將不成為君主,《管子·法法》談到:“凡人君之所以為君者,勢也。”善用權勢就能生成權威,方能號令天下。作為君主不要外顯己勢,張揚其勢,要盡可能深沉些。《管子·形勢解》說:“人主,天下之有勢者也,深居則人畏其勢。”這種思想很是吻合那個等級森嚴的時代。人主還要利用所握之勢處理君臣關系,君令,臣必盡責,真正像《管子·任法》里說的那樣:“不事心、不勞意、不動力,而土地自辟,廩倉自實,蓄積自多,甲兵自強,群臣無詐偽。抓緊政令和軍權就是抓住了國家的命脈和為君者的根本,《管子·霸言》中說:“夫明王之所輕者馬與玉,其所重者政與軍。”《管子·重令》中也談到:“君國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則君尊,君尊則國安。”“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在設想構建什么樣的國家體制方面,《管子》里也有論述,總的思路是以天子的絕對權威為大背景,構建一整套橫縱相間的地方性行政系統,用以強化中央的權威,更好的推行中央集權制度和官僚制度。《管子·乘馬》篇指出了以地域為基本單位的四“制”:官制、邑制、事制和器制。官制就是行政系統:“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邑制就是居民組織:“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都。”事制就是生產編制:“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器制就是軍事編制系統:“方六里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馬也,一馬,其甲七,其蔽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車兩。”《管子·立政》篇設想的行政系統是:“分國以五為鄉,鄉為之師;分鄉以為五州,州為之長;分州以為十里,里為之尉;分里以為十游,游為之宗,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五皆有長焉。”這種政治體制的構建會讓君主更有統治力,可以達到《管子·君臣下》篇中所言“千里之內,束布之罰,一畝之賦,盡可知也”。

    作為前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慎到的相關政治思想和《管子》所含的思想一樣都談到了君主專制和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只是慎到從重“勢”、強“勢”的邏輯分析入手提醒著人主實行獨裁統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慎子·威德》里:“賢而屈于不肖者,權輕也;不肖而服于賢者,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使其鄰家,至南面而王,則令行禁止。由此觀之,賢不足以服不肖,而勢位足以屈賢矣。”慎到認為,君主是唯一擁有使用權勢的人,君主必須實行獨裁統治,國家不能有兩個權力中心。國家可以多賢,但絕不可多君;可以無賢但不可以無君。慎到還就如何鞏固手中的權勢提出了幾點意見,他認為君主要時刻注意這些意見,以便更好的維護君主專制思想和君主的權威。慎到提醒君主要看低賢智之人,他認為君主如果推崇賢智之人,其結果必然是張他們的聲望而降低自己的權威,其后果可能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長此以往,君勢衰微;加強君主專制統治要注重民眾的力量,學會利用民眾的性格特點讓民眾認同自己的行為方式,最大限度的樹立自己的權威,進而達到挾持眾臣。《慎子·威德》中也有描述:“愛赤子者,不慢于保;絕險歷遠者,不慢于御。”也就是說民眾對于君主來說,就像赤子的保姆和駕車的御夫一樣重要,只有得助于民眾,君主的統治地位才能穩固。在那個小農經濟時代,慎到特別提醒統治者利用小農的盲目崇拜的政治心理擴大強固自己的統治;統治者應該大力推行逸樂和任勞的統治術,最大限度的保持自己的正確與權威。逸樂專屬于君主,任勞是臣下的義務。慎到認為,事必躬親恰恰體現君主的低能,如果君主什么事情都要去問去做,臣下就會沒有事情可做,反倒有大把的時間去觀察君主的行動,這樣一來君主和臣下的位置就倒過來了,必然會影響自己的權威。

  韓非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在吸取批判前期法家相關君主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上把法家政治思想推向了新的更深理論高度。從極端君主專制制度的立場看,韓非可以說是君主專制統治理論的設計大師,理論大師。他的理論回答了如何組織、實施國家權力,包括對政權的組織形式,行使政權的原則、方式及具體的技術細節等都做了深入詳細的探討和設計,可謂是煞費苦心。

  韓非認為,君主是絕對的中心,君主利益是最高利益,權力由君主發出,經由親近大臣、朝廷百官,到各級地方官吏,像網一樣層層擴展開去;民眾都被網羅之中,所有官吏都只是網上的一個扭結,只有君主置身局外,是權力之網的控制著。韓非首先聲明:君主利益高于一切,是君主至上論和君利中心論。《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用最直白的語言表述了這一思想,“國者,君之車也”。在君主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方面,君主是國家的主人,國家則是君主的私有財產;在君臣關系上,臣下必須無條件絕對服從君主的利益,一切妨害君主利益的臣下,都必須清除。他不厭其煩的作了細致的闡述,比如規定官吏不能兼職,使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責任,便于君主和上級隨時根據有關法度加以考察和監督;同時每個人必須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工作,絕不可越俎代庖,同級對上級負責,使之相互提防,以免朋比為奸;在君主和民眾的關系問題上,韓非認為,民眾存在的價值就在于能為君主所利用。臣民只有有利于君主,才有存在價值,否則應該統統掃除。
《韓非子·六反》說“君上至于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韓非進一步解釋道,君主“喜歡”唯命是聽和賣力效死的臣民,當然這種“喜歡”不是因愛而致,相反恰恰利于君主位更尊勢更強。在專制權力的行使方面,韓非認為,只有將“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相互配合著使用,才能鞏固君主統治,實現其富國強兵的政治目的。韓非任勢、用術、行法,即以勢為憑借,唯我獨尊;以術為手段,統馭大臣;以法為工具,網羅天下。行使專制權力,君主首先要假勢制定法律,《韓非子·難三》:“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的作用就是告訴百姓,什么應該去做,什么不應該做。只有在法律的約束指示下,全體百姓才能有統一的行動,才會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爭斗。行使專制權力,君主要懂得駕馭群臣的秘訣,韓非所講的術是維護君主專制的馭臣之方,君主是唯一的“產權人”。他的這種主張是基于對君臣關系的理解定位后產生的,他把君臣關系視為虎狼關系、買賣關系,所以除了講考課監察方法之外,更多的要講陰謀詭計。怎樣使用“術”呢?韓非指出,君主應該把自己裝扮的高深莫測,使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厲害,有多深;君主對臣下裝聾作啞,以闇見疵,使臣下手足無措;離間群臣、臣臣關系禁絕朋黨比周現象;故意說錯話,做錯事,用以檢驗臣下是否忠誠等諸多用術之道。這些用術之道客觀上加強了君主專制的統治,維護了君主的權威。韓非為強君主之權勢,對于君之臣嚴格規定了許多措施,諸如,限制分封割據,去臣兵權、財權、人權和刑賞之權等。在加強君主專制的手段方面韓非特別向統治者推薦奉獻了兩件法寶:刑和賞,君主必須牢牢控制住刑和賞的權力。韓非將這兩件法寶看做是君主控制臣民的根本手段。刑是鐵鞭子,是硬東西;賞是金龍頭,是軟東西。軟硬結合。兩手都要抓。他解釋道,人都是畏懼刑罰而歡喜獎賞的,君主以此硬軟兩手利誘威逼,臣民就會服服帖帖地為君主效力。君主行賞罰要掌握分寸,倘若賞罰無度,就會失去效用。他用一個例子說明了這個道理。他說,有一次韓昭侯令手下人將他用過的一條褲子收藏起來,大家都很納悶,問他為什么不隨便賞賜給哪個人,韓昭侯解釋說,我不是吝嗇一條褲子,只是不能開無功受賞的先例,不能破壞既定的規矩。君主行賞罰要講誠信,就是信賞必罰。該賞的一定賞,該罰的必須罰。韓非在刑賞兩者關系上強調以刑罰為主,且刑罰還必須是輕罪重罰。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立法的目的,才能震懾社會的奸邪,才能實現社會的有序狀態,也才能強化中央權威,鞏固專制統治。【原標題:論法家的政治思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2010年08月25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