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直臣范滂
2013/6/17 15:15:0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范滂(137~169),字孟博,東漢汝南征羌(今河南確山縣)人。其父范顯,是有名的孝子,官至龍舒侯相。范滂年少時便勵志清廉,因“清節”為郡人稱道,遂舉孝廉、“光祿四行”(敦厚、質樸、遜讓、節儉),踏上了為官之路。
有一年,冀州鬧饑荒,盜賊四起,流民塞路,可當地的官吏卻置百姓死活于不顧,繼續巧取豪奪。朝廷委派范滂去查處貪官的犯罪事實。當時,范滂登車攬轡,“概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冀州邊境,當地的官吏自知貪贓枉法,罪責難逃,紛紛望風棄官逃跑。兩年后,范滂因政績卓著,被任命為光祿勛主事。而他的頂頭上司,正是后來官至太尉的同鄉陳蕃。但因二人性格不和,加上陳蕃不善與人交往,二人便有間隙,以致范滂所奏公文,都被陳蕃撂置不處。范滂因此十分惱怒,決定棄官而去。此事被東漢另一位名士郭宗林知道,勸說陳蕃:先生這樣對待范滂,讓其棄官,實在是成就他的名望,而先生您反而會遭受天下人的非議。陳蕃聽后,頓然醒悟,從此不再為難這個同鄉。
不久,范滂成為當朝太尉黃瓊的屬下。黃瓊讓他專門監督官吏的行為。范滂不計個人得失,竟然一連彈劾刺史以及豪權高官二十余人。朝中有位尚書責備范滂所彈劾人員太多,懷疑他有私怨。范滂聽說后,說,我之所以這么做,決非為了私情,而是看情況太嚴重,現在只是先舉所急,還有待充實材料。如果我言之不實,愿受處治。說得尚書無言以對。
郡太守宗資曾聞范滂之名,任其為功曹,委以政事。范滂果然不負其望,嚴懲疾惡,凡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庭斥逐,不與其一起共事,同時又推薦一批有識之士入府為官。范滂有一個外甥西平人李頌,是公族子孫,但他人品不正,被當地人所不齒。但不知怎么,李頌竟巴結上了中常侍唐衡,唐便讓宗資給李頌尋了一個官當。范滂知道此事后,就是不讓李來上任,弄得宗資十分惱火,之后將怒火發泄到范滂的部下書佐朱零身上。朱零昂著頭,說,范先生清廉,嫉惡如仇,他這樣做沒什么錯。今日,我寧可被您打死,也不會違反范先生的命令。宗資無奈,只好作罷。
“黨錮之禍”起源于東漢朝廷內黨人和宦官的權力之爭。漢桓帝時,以李膺、杜密、范滂為首的黨人與把持朝權的宦官進行了一次你死我活地爭斗。由于爭斗失敗,李膺、杜密等人皆下了監獄。此時的范滂正在太守宗資處任職。他一聽到朝廷逮捕黨人,便毫不猶豫地挺著腰板,自動跑進了監獄。
幾個月之后,由于朝中正直的大臣尤其是太尉陳蕃的營救,黨人被漢桓帝下詔釋放,但條件是這些人一律放回原籍,永不能為官。這些黨人包括范滂都被放回原籍。
后來,14歲的漢靈帝即位,竇太后臨朝,封她父親竇武為大將軍,陳蕃為太尉。竇武和陳蕃是支持黨人的。陳蕃對竇武說:“不消滅宦官,沒法使天下太平。”兩人一商量,就由竇武向竇太后提出,要求消滅宦官?墒歉]太后跟漢桓帝一樣相信宦官,怎么也下不了這個決心。這一來,倒是打草驚了蛇;鹿俨芄潯⑼醺韨先下手為強,大誅黨人,李膺、杜密先后被害。
汝南郡的督郵奉命到征羌捉拿范滂。到了征羌的驛舍里,他關上門,抱著詔書伏在床上直哭。驛舍里的人聽到哭聲,弄不清是怎么回事。消息傳到范滂那里,范滂說:“我知道督郵一定是為了不愿意抓我才哭的。”他就親自跑到縣里去投案。
范母帶著孫兒隨著公差到監獄來探望范滂。范滂安慰母親說:“我死了以后,還有弟弟會撫養您。您不要過分傷心。”范母說:“你能和李、杜(指當時的名士李膺、杜密)兩位一樣留下好名聲,我已經夠滿意了。你也用不著難過。”最后,范滂請他們都回去,自己從容地跟著督郵一起赴京師。不久,死在監獄,年僅32周歲。
范滂死后,葬在故土征羌古國。為紀念這位直臣、孝子,后人在他的墓旁建起羌城寺,每年春秋祭拜、憑吊之。1983年,范滂墓被列為確山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驹瓨祟}:東漢直臣范滂】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2009年0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