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書院——歷史上的“清華大學”
一個秋高氣爽的上午,當過前坪村多年支書的王玉愛老人領著記者瞻仰了郭守敬曾經求學的地方——紫金山書院舊址。
據介紹,郭守敬從小是跟祖父郭榮長大的。郭守敬的祖父郭榮,是一位精通四書五經的儒者,并兼通天文、歷法、數學與水利之學。郭守敬自幼聰穎好學,虛心求教,深受祖父的熏陶與教誨,漸得其傳。隨著郭守敬的逐漸長大,祖父的知識已無法滿足郭守敬的求知欲望。為了使郭守敬進一步深造,祖父便讓郭守敬來到了百里之遙的邢西紫金山書院,拜祖父的好友劉秉忠(河北邢州即今邢臺人)為師。
在紫金山山腰一處較為平整的土地上,王玉愛指著一處用石頭砌成的房子告訴記者,這里就是紫金山書院的遺址。記者看到,在后人的保護下,書院內幾間房屋和圍墻的遺跡保存較為完整,院內一臺年代久遠的石磨見證了這里700多年前的輝煌。
王玉愛告訴記者,書院是學生們讀書的地方,而休息的地方在書院附近,叫做“道士谷洞”。“這里也是劉秉忠修行和居住的地方。”王玉愛說。
“紫金山五杰”
據悉,元朝初期,“紫金山書院”在研究天文、數學、水利工程、土木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劉秉忠的悉心教授下,郭守敬對天文、地理、數學、水利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和研究,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高。郭守敬虛心好學,在紫金山不僅從學于劉秉忠,而且還求教于張文謙(邢臺沙河人),熔百家之長,為己所用。在紫金山,郭守敬還結識了張易(太原臨州人)、王恂(河北唐縣人),由于這師徒五人均成為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要謀臣, 因此被稱為“紫金山五杰”。
后來,劉秉忠投奔元世祖忽必烈,官拜太保,總理全國政務。他積極推薦郭守敬,使其得到忽必烈賞識,為郭守敬施展自己的抱負,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張文謙于1247年由劉秉忠推薦進入忽必烈幕府,任中書左丞、大司農卿等官職,對幫助忽必烈恢復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貢獻頗大。張易不僅學兼儒、佛、道三家,而且對天文地理,陰陽五行、律歷等無不精通,1247年由劉秉忠推薦進入忽必烈幕府,任中書右丞、樞密副使等職。王恂曾任太子伴讀、太史令等職,后來在天文、歷法和數學上也取得較高造詣。
開發紫金山要打好“郭守敬牌”
紫金山擁有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又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現景區內依次分布排列著七個形狀各異、大小相似的水潭,形成幽峽北斗七星狀,人贈美名七星潭,就是按照當年郭守敬在紫金山研究天文時發現天上的七個星座而命名的。前坪村現任黨支部書記鄭愛增告訴記者,紫金山的開發和保護要打好“郭守敬牌”才能出特色。
按照規劃,紫金山按不同游程劃分6個游覽區,一是天甕景區、二是紫金山書院景區、三是紫金山景區、四是五條梁野營基地、五是后坪度假區、六是山頂草場景區。記者獲悉,在這6個游覽區中,紫金山書院景區將成為最能充分體現郭守敬及“紫金山五杰”生活、學習經歷的觀光場所。【原標題:當年郭守敬在紫金山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