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萬春,男,1964年生,河南省鄭州市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畫師、北京大學特聘兼職教授、廣西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理事、河南書畫協會副會長、河南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河南神州書畫院院長、鄭州市美協理事,作品獲得國內外多個重大獎項。
神游溝壑峰巒之間,物我相忘尋覓勝景,物幻神馳美感里,乘物游心開掘意境,流連紙素法自心現,張揚奇險氣象高廣,此乃萬春先生藝術追求之寫照,故其山水作滔乎大方,技進乎道,臻之大美,皆有大化之境。
清石濤有“神遇”說,即“山川非我我非山,山我神遇即真山;筆墨非我我非墨,墨我神遇即真墨;自然非我我非然,然我神遇即真然”;有山癡之稱的萬春,受浮戲山滋養,賦黃河水靈性,山水之緣與生俱來,仰則觀象于天,俯則察法于地,領略太行山之峻險、伏牛之綿延、嵩山之巍峨、泰山之壯觀……乘云氣,騎日月,而游手四海之外,畫道“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經年藏懸駐念含道應物從無怠懈,取景盡奇澄懷味象終日不輟,從而形成筆墨蒼潤、筆法樸拙、氣勢雄渾、境界深遠之獨特畫風。
萬春性情敦厚儒雅而內心澄明浪漫,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實力派畫家,有獲獎專業戶美稱。作品渾樸清穆,多為宏幅巨構。畫境雄渾、壯闊、深邃、氣勢恢弘。大畫不易,妙筆更難,然萬春有著扎實的傳統繪畫基本功,挾大椽之筆,對筆墨有著隨心所欲的駕馭能力,任是丈八也總能拈輕縱就。其寄心養境虔誠悟道,以多年畫業蒙養之功,舍取藻飾,棄忘浮華,詮釋著山川之壯美、雄強和曠遠,水彰墨化,氣韻清新,及至自然萬物的博大、浩瀚和無極。
透悟“近取其質,遠取其勢”之畫理,故常得“筆拙墨重,積健為雄”之神妙。萬春作畫喜先靜思,然后盡興揮毫,每合謝赫“骨法用筆”法則,以形寫神,勾線講究一波三折、方圓虛實,快慢緩急側鋒正鋒靈活運用,筆力遒勁,氣勢逼人。其皴法厚重多變,山石質感鮮明,然其用墨節制有度,雖層層積墨而明快不滯,筆下善營山石的體面組合乃至因歲月風雨侵蝕產生的裂痕與縫隙,行筆圓健,凝重而有韻致,寫形與傳神相統一,傳神達意自然滄桑,畫面效果宏大而不空乏。其慣用濃淡有變化的線條勾寫山石,起伏跌宕,開合有致,墨氣淋漓,層次豐富,筆墨間漸彌氤氳縹緲,畫中多見山石峭立,山泉飛動,云飄嵐輕。觀者仿佛居高遠眺蒼茫萬壑盡收,頂立山峰而如矗立云飄林森秘奇之境;又若置身天籟般寂靜,心曠神怡。尤其高遠山水,凌空俯瞰充分展現山水風貌,陡壁山崖聳立頂天立地,山巖疊積宛如座座豐碑,給人以宏壯崇高之感,觀之確實能油然生出郭熙所說“山川,大物也”之大美感受。
萬春多年苦學,終成大家,過眼坎坷云煙,早已無心于世事,足暢情懷,嘆人生如寄,庶幾徹悟人生之真諦矣。故其縱情山水,安心于書畫之間,嘗有神來之筆,以臻乎道境。如今萬春熟諳五筆七墨功技,筆下靜求千變萬化,隨心所欲,筆氣貫通,墨法渾然,漸現“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魚龍變化之難以捉摸筆墨妙意。披圖幽對,無法而法,坐究四荒,法法盡化,萬春筆下墨間“干裂秋風、潤含春雨”盡收美景,凸顯登峰造極之象,無怪乎其作品件件成為國內外收藏珍品。 (河南商報記者 王亞偉)【原標題:物幻神馳妙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