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忍受童話的痛苦

2013/6/20 11:33:24 點擊數: 【字體:

忍受童話的痛苦

    葛翠琳: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現任冰心獎評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半個世紀來堅持寫童話,力求在童話創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獨具的風格。主要作品《野葡萄》、《會唱歌的畫像》、《翻跟頭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獲國內外多種獎項,并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出版。丹麥、瑞士、前蘇聯、日本、泰國等報刊對其作品都有過介紹和評論,港臺地區出版過她的繁體字中文版童話圖書。
  
    王曉晴:湖北武漢人,生于1955年,早逝于2005年。198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童話《好貓咪嗚》,童話集《夢中的綠云――王曉晴童話選》,童話《蝶之夢樹之魂葉之舞》、《老渡船和一棵樹》、《酸甜酸甜的故事》、《最后的花兒》、《小草的思鄉夢》、《走向大海》、《河妖的傳說》等,《夢中的綠云》獲全國圖書獎,《樹媽媽和她的女兒》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不該關上的門》獲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
安徒生文學獎得主、奧地利女作家克里斯蒂娜・諾斯特林格曾說,她為兒童們寫作的一個“精神支柱”就是:既然孩子們生長于斯的環境不鼓勵他們建立自己的“烏托邦”,那我們就應挽起他們的手,向他們展示這個世界可以變得如何美好、快樂、正義和人道。

  兒童文學家們的心都是相通的,他們互相之間并不太受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限制,而且,越是優秀的作家越是如此。童話家葛翠琳一生中的大部分精力,都是用在為孩子的寫作上。她的全部兒童文學創作,也都是朝著諾斯特林格所說的那個崇高的目標邁進的。

  20世紀的中國,曾經使葛翠琳這一代作家有著艱辛和坎坷的經歷:童年時代的戰亂與艱難,青年時代的熱血、激情和理想主義,中年時代靈魂的救贖與自救的煎熬,進入晚年之后呈現出的爽朗秋空……現在,回過頭來重新檢視這一代人所留下的作品,我們會吃驚地發現,在極少數作家那里,竟然還保存著許多超越了簡單的政治化圖解和即時性需求,而做到了忠實于心靈與記憶,具有恒久價值和意義的作品。葛翠琳的童話,便是屬于這“極少數”的作品之列。而選編在這部集子里的許多篇作品,都堪稱為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的童話代表作,如《野葡萄》、《金花路》、《一片白羽毛》、《會飛的小鹿》等等。它們同時也是中國當代“抒情派童話”創作領域里的經典篇目和一座座高峰。

  這些作品的“中國風格”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源于作家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根底,尤其是從今天的年輕一代兒童文學作家那里已經很難見到的美好的民間文化素養。她的童話是從中國古老的大地上和中華民族民間文化土壤上開出的絢麗的花朵。這種“中國風格”和“民族性”,不僅表現在她這些童話的故事、人物和主題里,也體現在她的結構、語言和意蘊中。這種風格也決非一個簡單的和表面的標簽,而是融合在每一個童話文本深處和作家骨子里的品質與情調。

  她的許多童話故事是以各種小動物為主角的。我們看到,她對一切小小的生靈,一直懷著溫潤的悲憫和仁慈之心;她用自己的愛心、道義和良知,編織起守護著純真的童心、美麗的大自然和動物樂園的柵欄;她用最真誠的文字,替鳥獸和昆蟲立言,重述著山林、荒野、溪谷和小熊、松鼠、猴子、斑馬、野天鵝、金雕們的生命故事。這些溫馨的童話故事,也充滿了舔犢般的“美育”和“德育”意義。它們所涉及的主題包含著諸如謙讓、分享、誠信、專注、承擔、奉獻、勇敢、自信、友愛、互助、智慧、感恩等等。這些美德都是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不應回避和繞過的,而且,正在成長中的小孩子們,也是特別需要這樣一些溫馨的“德育故事”的滋育的――當然,童話家首先是把它們作為文學故事來講述的。她講述得是那么單純、親切和有趣,每一篇故事都不太長,卻充分地顯示出了優秀的兒童文學所特有的一種“淺語藝術”,一種使孩子們樂于接受和容易感受到的親和力與感染力。

  詩人們說,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要一株苜蓿和一只蜜蜂。一株苜蓿一只蜜蜂,再加上你的想像就夠了。這只“蜜蜂”,就代表著作家勤懇的思考和勞動。因此,為孩子們寫作,從來就不僅僅是個職業問題,而是一個“心靈問題”。葛翠琳對此自然也有切身體會。她說:“通向孩子心靈的路,真誠是信使,愛是風雨無阻的車和船……”我想,所有為兒童寫作的人,只要你一開始就從無數條林中小路中果斷地選擇了這一條,那么,你其實已經做好了準備,那就是,從一開始,直到白發蒼蒼,都要忍受想像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落差所帶來的折磨與痛苦。

  王曉晴的童話,在愛與美的主題以及優美抒情的風格上,是對老一輩童話作家葛翠琳作品的傳承與發揚。葛翠琳童話對曉晴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王曉晴英年早逝,無疑是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界、尤其是童話創作領域里的一大損失。曉晴去世后,我曾寫過一篇悼念她的文章《親愛的朋友,晚安》,文章發表后,我發現,有許多文學和讀書網站,特別是一些兒童文學網站,都紛紛轉載了這篇文章。這使我想到,熱愛王曉晴作品、并且在她離開這個世界之后還在深深地懷念她的讀者與朋友,大有人在。同時也應驗了我在那篇文章里寫過的幾句話:她的身影遠去了,但是她留下了純凈和年輕的靈魂,留下了她美麗的童話和她的書。它們將是永恒和不朽的。

  我相信,她在短短一生中留給我們的為數不多的幾本童話,都是她真誠和嚴謹的用心之作,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會有細心的讀者和公允的評論家來回憶起它們、談論它們的,在中國當代原創童話領域里,她的作品會有自己的位置和光芒,她的那些文字必將輾轉、奔走與流傳。

  果然,現在就有睿智的出版家在重新整理和編輯王曉晴的童話作品了。我們此時看到的這冊短篇童話選集,就是從王曉晴生前出版的幾冊童話集里精選出來的,可以說,這是一個囊括了她所有優秀作品和獲獎作品、具有代表作性質的“王曉晴童話讀本”。

  巴烏斯托夫斯基曾稱贊散文家普里什文是“能為每一片落葉寫出一部長詩的大師”,我覺得,王曉晴似乎也具有能為每一株小樹、為每一棵小草和每一朵小花寫出一部童話的才能。她用自己的童話,構筑了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一個充滿了良知與正義感的世界。她把自己真誠、博大的愛心投向了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一切小小的、美麗而善良的生命,用她的溫情和愛心來護衛著它們,鼓勵著它們,謳歌著它們,同時也從它們身上看到了生命的頑強與尊嚴,看到了生活的詩意和可愛之處。

  她童話里的每一個主人公,都來自她對大自然悉心的觀察和想像、對人類情感世界真切的體驗和細膩的感受。想家的小草人兒、好運氣的小茸鴨,走向大海的泉水、小甲蟲、老渡船和樹、薺菜外婆、快樂和憂傷、看不見的風、雪人、時間老人,甚至一支黑頭兒的火柴、一紙、一顆不起眼的酸棗兒……都可能成為她童話的主角。童話家賦予它們以生命、個性、愛憎和經歷。它們都是從童話家心靈世界和幻想國度里飛出的小精靈。這些作品,在中國當代童話寶庫里,閃爍著溫暖而高貴的光芒。作者:徐魯【原標題:忍受童話的痛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華讀書報 2006-10-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