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五字真言”(陳魯民)
2013/6/20 15:30:5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金庸先生不僅是個著名武俠小說家,而且還是個辦報的行家里手。當年他主辦的《明報》副刊,聚集人才之多,文章質量之佳,均獨步天下,究其原因,關鍵在于金庸對副刊的特殊要求,他說:“副刊是一張報紙的靈魂,港聞和國際電訊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副刊做得出色的話,那張報紙就會與眾不同。”為此,他曾寫下“副刊之五字真言”,貼在編輯部供大家參考:短、趣、近、物、圖。
這“五字真言”,可謂深得報紙副刊質量之真諦,是異常珍貴的經驗之談,即使今日,對報紙副刊的編輯仍大有啟迪意義。為什么大家都在辦副刊,有的辦得有聲有色,文采斐然,令人愛不釋手,看了這一期還惦記下一期;有的卻辦得死氣沉沉,裝腔作勢,面目可憎,讓人無法卒讀,差距在哪里,我看就差在這“五字真言”上。
先說短。林語堂有妙語:“演講要像少女的超短裙,越短越好。”副刊文章也是如此,宜短不宜長,文字應短而簡潔明快,少引經據典,不咬文嚼字。當然,短文要有內容,有質量,能自圓其說,可收放自如,方寸之地,氣象萬千。常看到副刊發的一些長文,可能是名家的信馬由韁,老生常談,也可能是關系戶的拼湊之文,無病呻吟,讀來味同嚼蠟,深受折磨,實在是敗壞報紙副刊的“文字毒藥”。
再說趣。副刊文章一定要新奇有趣,輕松活潑,可讀性強。新奇,就是題目新,視角新,內容新,手法新,以新取勝;有趣,就是有情趣,有意趣,有興趣,文字優美,妙趣橫生,讓人讀來如飲佳釀,如沐春風。副刊文章還要盡可能做到輕松活潑,《新民晚報》老報人林放有個經驗之談,副刊文章“要軟點、軟點、再軟點”,不妨參考,細心揣摩。
再說近。就是要有時效性,副刊文章雖然不像時評、社論那樣緊跟形勢,但也要與時代同拍,要接近新聞,接近“時尚”,對時下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從文化方面進行闡釋。如今是信息時代,“各領風騷三五天”,如果沒有這些“趨時”文章,報紙就會顯得暮氣沉沉,一股冬烘之氣撲面而來。總之,去年可用今年仍可用的文章要少用,10年前可用10年后亦可用者要堅決禁用。
說到物,就是言之有物。副刊文章無論是講述一段故事,一件事務,一個道理,都須令人讀之有所得。或增常識,或廣見聞,或明事理,或勵心志,一句話,就是要讓人讀完一篇文章后有所收獲,多少記住點什么東西。文章最忌穿靴戴帽,東拉西扯,故弄玄虛,言之無物,讀完后不知所云,毫無收獲,那種文章就徹底失敗,該丟到糞坑里去。
最后說圖,要少而精。現在的插圖條件比金庸辦報時要強到天上去了,借助網絡和光電設備,各種圖片、照片、漫畫應有盡有,問題是怎樣去選擇,以求活躍版面,幫助閱讀,增加報紙的戲劇舞臺感,甚至可起到畫龍點睛之妙用,這關鍵取決于副刊編輯的眼光和策劃水平,即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副刊是一張報紙的靈魂”,有了靈魂,報紙就鮮活、生動起來,為讓報紙“靈魂”大放異彩,金庸的“五字真言”不可不察。【原標題:金庸的“五字真言”(陳魯民)】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9年0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