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記者采訪了省文聯副主席鄭彥英。作為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的“跨界”作家,他認為,本屆茅盾文學獎網絡文學在第二輪就全軍覆沒,這在他的意料之中。“網絡文學,一旦打上網絡這個烙印,就很難在傳統評論家、作家為主的評委心中占有高位。”
鄭彥英說,以《從呼吸到呻吟》為例,該作品在2007年盛大文學組織的全國三十省作協主席網絡文學大展中獲第二名,但是在上報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時,省作協竟然沒有上報。后來盛大文學發現了這一情況,才趕快以他們的名義上報。這其實并不是什么排斥,應該說是對網絡文學缺少認知,尚未產生認同感。
如同主流作家對網絡作家一樣,事實上,網絡作家對傳統作家從心理上也是排斥的。青年作家韓寒看了《從呼吸到呻吟》,沒看內容就反感地稱其為“標題黨”,由此還引起了一場網絡大戰。但是韓寒在看了這部作品后,轉而對盛大文學CEO侯小強表示,這個小說寫得還是不錯的。后來,韓寒和鄭彥英還成了好朋友,在鄭州有過美好的交流。
他說,網絡文學是文學的未來,它將占領未來的文學高地。至于獎項之爭大可不必,“茅盾文學獎”每次有5部左右獲獎,是否可以放開胸懷,單獨評一部網絡文學出來。另一方面,網絡文學也沒有必要刻意向主流文學靠攏。
鄭彥英認為,兩種不同的文學體系從相互觀望到相互接納,直至相互欣賞、融合,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記者趙雪云【原標題:鄭彥英:網絡文學與主流文學相互欣賞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