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語就是最好的散文
2013/6/20 17:26:0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散文選刊》主編王劍冰應邀來惠州講學,本報記者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
《散文選刊》推選好散文的標準是好看
記者:王老師,因那篇《絕版的周莊》我們記住了你,這是我第二次采訪你。這些年來,你對文學的堅守令人敬佩。作為《散文選刊》的主編,你總是站在散文創作的潮頭。你認為推選好散文的標準是什么?你對當下散文創作的現狀有何看法?
王劍冰:推選好散文的標準跟選擇其他好東西的思維是一樣的,散文的好看包括語言的好看、故事的好看、敘述的好看及所提示出來的意象的好看。意象所表達的不一定是我們要求閃光的東西,只要好看就行,F在許多人的創作已經歷了文化大散文和純美散文的寫作等階段。當下,一些年輕作家更容易追逐自我、個性的特征,這種特征可能更加迎合他們的內心、他們的個人生活感念。這樣一些作品反映散文創作更加自由、寬泛。
每個人創作時都在發揮自己的長處
記者:有評論家認為,當代散文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遠遠落后于現代散文的成就。你覺得這種評判恰當嗎?你認為當代散文怎樣才能從根本上獲得新的藝術啟示?
王劍冰:我不大接受這個評判。時代向前發展,文體也在變化。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現的作家,有他們各自的生活背景和范圍,而我們現在的時代背景比他們要廣大得多,現在散文創作在揭示文化的深度、歷史的厚度、思維的廣度方面都超越了他們那個時代,在散文文本上的追尋上比他們走得寬遠。好的作品能舉出很多,足以與他們那個時代的作品媲美,F在散文的創作形式更豐富,每個人都在發揮自己的長處。如:文化知識比較濃厚的,可以進行文化散文的創作;個人生活體味比較深刻的,可以進行生活化散文的寫作;對漢語的駕馭比較成熟的,可以進行純性散文,也就是精美散文的寫作。不管進行什么樣的散文創作,最終是要看你能否吸引、打動人。至于當代散文怎樣才能從根本上獲得新的藝術啟示,我認為,第一是來源于生活本身,第二是來源于知識本身,第三是來源于思考本身,還來源于作家通過自己的知識與積累對事物的重新認識與整理。
我們好多文字最初都是寫給自己的
記者:朱光潛將散文分為三等:“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語,其次是向一個人說話,再其次是向許多人說話。”主張散文面向個人,把姿態放低。你認同這一說法嗎?
王劍冰:我認同這種說法。自言自語也是一種最私密的行為方式,我們好多文字,最初都是寫給自己的,如:對一個人愛慕的獨白、單相思的自語,所追求的是那種孤獨、傷感、無奈、痛苦和甜蜜。還有一種私密,比如,對親人的懷念,特別對已故親人的懷念,只有有感而發才會發出來。自言自語就是最好的散文;其次是向一個人說話,就好像現在我們交談一樣,必須真摯,即使是爭執與爭吵,所表現出來的也應該真實。通過汩汩流淌抑或是沉郁、頓挫的方式宣泄出來。至于向許多人說話的散文,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講了。
記者:有的作者喜歡花很長時間精雕細刻一篇散文,恨不得字字珠璣,你認為有必要嗎?
王劍冰:這太可笑了。散文是那么自由而隨意的文體,你可以認真去對待一篇作品,但用不著去精雕細刻,尤其是當代散文的創作,有感而發是散文最真實的骨架。
記者:相比小說和詩歌,散文的技術特征是否更少?
王劍冰:是這樣,散文其實是無技巧的,但這個無技巧中又隱含著大技巧。越是純天然的東西,越被人喜歡,就像一個天生麗質的少女,又如我們現在追尋的那種自然的鄉野。
記者:在《絕版的周莊》里,你認為與你內心一致的東西是什么?
王劍冰:在《絕版的周莊》里,最多的還是純樸,那是跟我們的生活、哪怕是想像中的生活相一致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可能越來越離我們遠去。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考慮在我們的文字中表現一種什么,留下一種什么。
越是寧靜、自然的東西,越難以駕馭
記者: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創作理念,你以理論思考、創作實踐和編輯工作以及大大小小的文學活動實踐著自己的創作理念,你認為你的創作理念是怎樣的呢?
王劍冰:我長期從事文學工作,對散文這種文體有更深的了解,熟悉了更多的作家朋友,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在總結的過程中,在活動的過程中,也是學習,近水樓臺先得月,學到了些創作方法,不斷修正自己的創作理念。比如,1999年我寫了《絕版的周莊》,幾年后我再寫時,已對這種創作手法厭倦了,感到某種不足,后來我又寫了一篇《水墨周莊》,就寫得比較純然。敘述的方式更舒緩,內質里透出的情感更溫軟,如:“水貫穿整個周莊”這樣的句式更難寫,越是這種寧靜、自然的東西,越難以駕馭。這與朱光潛和賈平凹的說法是相通的。本報記者劉明霞【原標題:自言自語就是最好的散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惠州日報 200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