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這不是吹的,紙媒作家比之網絡作家,水平要高。不是一般的高,而是明顯高出一頭的高。就好像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兒子。而河南作家,在全國的紙媒作家中,有人說位次更是很靠前的。但一直以來的現實卻是,水平高的不一定名頭大,名頭大的反而盡是些沒水平的。特別是河南作家,光覺得自己水平高,可掙的錢還沒人家孩子多,說起來自己都不是很好意思。這個,既正常又不正常。不正常的是,這不是擰了么。而正常的是――你怪誰呀?要怪只能怪你自己。你也不看看,這都什么世道了。人家早就網絡了,你還跟這兒紙媒著。這就好比人家騎摩托,你還一直騎著驢,你能跟人家比快么。
其實,這個問題好解決。你把驢賣了,也換個摩托不就完了么。有這么個情況,不知同志們注意了沒。近些年,好多紙刊開辟了網絡文學這樣的欄目,有的甚至出成了專門的網絡文學版,好多網絡作家,名字四五個字的,文章都出現在了這上頭。但是一點反響也沒有。給人們的印象,比一直寫紙刊的作家差遠了。而一些紙媒作家,也試摸著出現在網絡上,卻一亮相就弄出了很大的動靜。比如,我們河南的作協副主席鄭彥英,他的小說<從呼吸到呻吟>,參加某網站舉辦的全國省作協主席長篇小說擂臺賽,貼上去沒幾天點擊量就混了幾十萬,令那些一直網絡著的作家都愧不如。這,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呢?你不就是騎個摩托么,你要是也騎個驢,或者反過來,我也就是騎著驢,我要是也騎成摩托,看我不跑死你孩子。咋呢?水平呀。水平跟這兒放著呢。就你那水平跟我能比么。
所以我覺得,這次河南作家集體沖浪,還是有點兒意義的。一個意義是,也讓人們看看咱紙媒作家的水平。一個意義是,這很可能會有助于,我們河南作家走出河南,走向全國。而這,不正是我們河南作家一直念叨的么。【原標題:鄭州市作協副主席陳鐵軍:虧就虧在騎的是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