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判斷一個書家能否進軍大家行列,有三個類型,除了人品為第一要素外,一為創(chuàng)作學術型,二為書畫雙棲型,三為領導與專家型。三項中,王鳴兼顧兩項,他書畫兼擅,造詣俱佳,既為書協(xié)領導,又為專業(yè)書畫家,這無疑是眾多書壇高手所無法企及的高度。但王鳴依舊醉心翰墨,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王鳴就是以超功利、忘物我的物化心態(tài)觀物,臻至化境。
同道好友譚杰在《贈王鳴同道》中詩云:“縱情翰墨唱年華,揮灑自由情趣添。書法神通高古韻,丹青魂系自然弦。不爭朝位心常靜,無計文名身自安。德義雙棲人品好,寬懷謙恭賽前賢。”在王鳴的畫室“古陽軒”,他張貼了一張“自白”,其中寫道:“余不爭位于朝,不爭利于市,只期澄神靜慮,博習專研,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謹以此明志。【原標題:醉臥墨池忘物我——記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王鳴】
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后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下筆必為楷則,常曰:"怱怱不暇草書"。寸紙不見遺,至今世尤寶其書,韋仲將謂之草圣。
野竹攢石生,含仲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常自保。
漫言弱質風情好,不減空山意趣深。擬削楚騷紉佩語,人間何處結同心。野性依然我未除,何年歸去有柴車。清風明月茅檐下,相對與君共著書。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笛無人見,無數(shù)梅花落野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