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了一批帛書,這些帛書記錄的是蘇秦的書信與談話,后經整理命名為《戰國縱橫家》,其中的史料足可以證明蘇秦是燕國派往齊國的一個戰略間諜。他的死并非像司馬遷在《史記·蘇秦列傳》中說的那樣:“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蘇秦是一個最優秀的間諜,只是他潛伏得太深,深到需要用數千年的時間去解密。
哥已經離開江湖,可江湖上還是哥的傳說。歷史上關于蘇秦的傳說很多,有一個成語叫懸梁刺股,老師們常用這個成語來教育學生們發奮讀書,而做出“刺股”這件事的人就是蘇秦。歷史上還傳言,說蘇秦是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鬼谷子的學生,這個鬼谷子據說活了一兩百歲,是孫濱、龐涓等人的師傅,當時只要是有點名望的人都會自稱是鬼谷子的學生。而據《戰國縱橫家》中的史料證實,蘇秦從師于齊,學習縱橫之術,并遍翻所有藏書,找到一本《太公陰符之謀》,伏案苦讀多年。數年后,自認其術己足游說當世君主的蘇秦意氣風發地游走秦國,可卻沒有成功。曾經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行囊,在花光盤纏回到家后,蘇秦是妻子不愛嫂嫂不理,備受冷落。
這件事對于蘇秦打擊很大,他又開始埋頭苦讀,在家中又“宅”了幾年之后,他決定改變策略再度出山,這一次他把目標對準了燕國。
此時的燕國剛被齊國入侵,幾近亡國。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后勵精圖治,蘇秦剛好是在此時找到了燕王。這兩個男人一見面,就如同王八瞅綠豆,對上眼了。一個是決心振興燕國,報仇雪恨;一個是青年才俊,自信滿滿。據說當時燕王跟蘇秦大談了幾天幾夜,將蘇秦引為知己,后來還給了蘇秦許多榮譽,財富自然也不在話下。
士為知己者死。蘇秦向燕王提出了使齊國“西勞于宋,而疲于楚”的戰略,其實質就是弱齊強燕。經過一番密謀之后,燕昭王以“助齊攻宋”之名派蘇秦去齊國執行間諜任務。臨行前,蘇秦對燕王表忠心,保證自己會“信如尾生”。尾生何許人也?“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蘇秦向燕王表達自己按密約行事,守信到死的決心。事實上,后來蘇秦也做到了。
盡管在中國傳統武術招式里有一招叫“蘇秦背劍”,可歷史上的蘇秦卻只是一介書生。作為一個戰略間諜,蘇秦的任務就是實現弱齊強燕的戰略目標,與之相比,007式的行動間諜充其量只能算作是的戰術間諜。
蘇秦到了齊國后,先是向齊王獻上50輛戰車,接著天花亂墜地猛夸了齊王一頓,說明自己是過來幫助齊國強盛的,并很快就得到了齊閔王的信任與器重。此時雄心勃勃的秦國打著如意算盤,想拉籠齊國,二個國家聯合搞“單極世界”,一個在西邊稱帝一個在東邊稱帝。齊王征求蘇秦的意見,蘇秦果斷反對,并建議齊國馬上取消稱帝,轉而攻打鄰近的宋國。
蘇秦的這個建議可謂是一石二鳥:既讓齊國違約,失信于秦國,失去戰略盟友,又把齊國引入到戰爭當中。宋國是當時一個富庶的國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然而國防實力實在太差,是齊國眼中的一塊大肥肉。然而宋國與秦楚兩國的關系不錯,齊國攻宋就等于是與秦楚翻臉。最后的結局是齊國盡管占領了宋國的部分土地,結果卻因此與秦國鬧得勢如水火。
數年后,蘇秦在齊國的地位越來越高,官至相位。這時他提出韓趙魏齊燕五國攻秦的戰略構想,并親自去游說諸國。由于蘇秦口才出眾,他所倡導的合縱抗秦戰略得到五國的積極響應,最后一人身掛五國相印,風光一時,不可一世。
然而蘇秦謀劃的五國攻秦也并非一帆風順。此時猴急的燕昭王想利用五國攻秦齊國空虛的機會進攻齊國,一雪前恥。前方唱戲,后方拆臺。蘇秦被置于一種危險的境地當中。他一再勸阻昭王推遲攻齊卻又擔心會招致燕王對他的誤解,所以他給燕王寫了一封長信坦白心跡。他說自己長期出門在外,“言者以臣賤而邈于王矣”,害怕燕王受臣下的影響而動搖對自己的信任。由此可見,決策層對外派間諜的信任程度是何其重要,不但事關成敗,而且事關生死。同時,蘇秦還分析了此時攻齊的害處,終于說服燕王放棄了攻齊的打算。最終,五國攻秦,雖沒能一舉滅掉秦國,卻使得秦國十五年不敢再出函谷關。
其實蘇秦的間諜身份并不是沒有人懷疑。首先懷疑蘇秦身份的人是同齊王有密切關系的趙國奉陽君李兌。李兌把蘇秦的種種可疑表現告訴了齊王,并扣下了正在趙國訪問的蘇秦。然而由于李兌也未握有真憑實據,齊王不敢相信,所以派人來和蘇秦對質,巧舌如簧的蘇秦當然能夠巧妙地進行應對,并向使者表明自己對齊國的忠心。然而趙國還是不肯放蘇秦,于是蘇秦請燕王設法幫助自己脫離虎口。燕王立即派來兩人同李兌暗中進行調解,但蘇秦的處境并未得到改善。直到燕國對趙國發出嚴重抗議后,蘇秦才最終被釋放。這一年是公元前286年。
蘇秦虎口逃生后,盡管間諜身份有可能會暴露,可他還是冒險回到了齊國。不久后,他又慫恿齊王再次出兵滅宋,并多次攻趙,使得齊趙矛盾空前激化,于是齊國在外交上完全陷入孤立。此時燕昭王看準時機,在蘇秦的配合下,便聯合秦趙韓魏四國,圖謀五國攻齊。五國盟軍的統帥是樂毅,為了蒙混齊國,樂毅的身份也由燕國人變成了趙國人。蘇秦作為內應,早把齊國的設防情況全部告訴了燕國,并且還勸說齊王在燕國方向不必設防。最后樂毅統五國大軍進攻齊國,濟西決戰一舉消滅齊軍主力,乘勝追擊,攻占齊國七十余城。樂毅在戰事上的節節勝利,等于宣告蘇秦間諜身份的徹底暴露。氣急敗壞的齊王立即對蘇秦施以車裂之刑。歷經十六年的潛伏,蘇秦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終于盼來了齊國的削弱燕國的強大,同時也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蘇秦先是策劃五國攻秦,后又參與五國攻齊,后世人說“蘇秦不信于天下而為燕尾生。”蘇秦的間諜身份決定了他的所作所為,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間諜或可以失信于天下,卻不失信于信仰。湘君【原標題:“王牌大間諜”蘇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