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700年前扎根煙臺多地 程頤后族枝繁葉茂

2013/7/2 11:16:14 點擊數: 【字體:

700年前扎根煙臺多地 程頤后族枝繁葉茂
東山村的程紹禮老人展示最新的《程氏世譜》。
700年前扎根煙臺多地 程頤后族枝繁葉茂
程氏家譜起名定例。
700年前扎根煙臺多地 程頤后族枝繁葉茂
村支書介紹了由程顯品發起成立的東山慈善會。
700年前扎根煙臺多地 程頤后族枝繁葉茂
程紹禮老人介紹曾經程家祠堂所在地,現在已經成了馬路。

 自8月30日起,關注關于姓氏和家譜的文化傳統。近日,記者了解到,煙臺程氏一族作為煙臺主要的姓氏家族之一,在煙臺地區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作為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后代,程氏一族出現了無數的杰出子弟。據了解,自明代遷居膠東以來,程氏一族即在萊陽、海陽等多地定居,海陽市行村鎮東山村更為其膠東地區的起源地。9月13日,記者來到了這個小村,走入程姓近七百年來發展壯大的畫面之中。
  
  出過很多歷史名人扎根煙臺近七百年
  
  程姓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曾出任火官“祝融氏”的重黎,《廣韻》中記述有“商風重黎之后于程,因以為氏”,以此推算,程姓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
  
  歷史上,程姓出過不少名人,比如秦始皇時創造隸書的程邈;并稱“二程”的中國理學奠基人程顥、程頤;幫助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太平盛世、在文學故事中善用“三板斧”的程咬金……他們都在華夏文明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根據近年的統計數據,程姓在中國100個大姓中排名31位,占全國人口的0.57%,是分布較廣的大姓之一。河南、安徽、湖北、江西為全國程姓的聚集中心,山東省內的煙臺、菏澤、德州、濟南、泰安、聊城、濱州、濟寧等地都有程氏居民聚族而居。
  
  “從河南遷到煙臺已經有近七百年的歷史了。”山東程氏宗親會的會長程顯品說,在煙臺,程氏一族主要聚集在萊州、海陽等地。其中,煙臺的東山村、程家莊、程家溝、河北、里口、吳家溝、鴨兒溝是程氏的集聚之地。
  
  “煙臺程氏的歷史,首先要從東山村的歷史說起。”程顯品介紹,“東山村作為膠東地區程氏重要的聚居地,已經是煙臺這邊程氏父老鄉親的根了。”
  
  據了解,海陽市行村鎮的東山村始建于1353年,據清康熙23年一位名叫程德慎的秀才所撰寫的碑銘記載,該村的程氏家族是宋朝理學家、“二程”之一的程頤的后代,元末明初之時,程氏祖先從河南洛邑逃避戰亂而來,共有兄弟四人在此扎根。
  
  小資料
  
  程頤
  
  程頤(1033~1107年),字正叔,漢族,北宋洛陽伊川人,人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與其兄程顥不但學術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稱“二程”。“二程”早年求學于周敦頤,在哲學上發揮了孟子至周敦頤的性理之學,建立了以“天理”為核心的理學體系,其心理學思想對后世有較大影響,南宋朱熹正是繼承和發展了他們的學說。
  
  縮影·海陽東山村
  
  程氏后人已繁衍了二十四代
  
  “祠臨溪水家聲遠,門對文山世澤長”,海陽市行村鎮東山村75歲的村民程紹禮老人介紹,對聯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光緒年間秀才程廣輝為本家祠堂題的。
  
  東山村建于1353年,從河南洛邑帶著家人躲避戰亂的程彥忠、程彥平、程彥方、程彥高四兄弟來到此處,以村西的玉清河為名,建立了玉清莊。程廣輝寫了這幅對聯后,程氏后人就以村東的文子山為名,將玉清莊改名為東山村。
  
  據村口處村碑背面的村志,東山村程姓后人已繁衍了24代。舊時祠堂和村里曾修的家廟早已毀去,東山村程氏家族的歷史,只有在家譜中略窺一二。據了解,《程氏世譜》是從2001年開始修訂,于2003年9月完成的。
  
  傳承·四次修家譜
  
  很困難,修訂工作持續了數年

  
  時間:清康熙某年正月
  
  人物:程德慎
  
  據程紹禮老人介紹,東山村程氏家譜的最早一次修訂是清康熙某年正月。當時程家人在這住了有十幾代人了,家族大會時有人嘆道沒人能修家譜可謂大憾。當時村中唯一的秀才程德慎挺身而出,承諾幾年之內,必將程氏家譜修訂完畢,供奉在程氏宗祠之中。
  
  第一次家譜修訂工作持續了數年,“第一次修家譜是最困難的,當時面臨著資料不全、記憶不清、宗族混雜等各種狀況,但第一份家譜還是在康熙二十三年正月間完成了。”程紹禮老人介紹,就在那一年的宗族大會上,上千位程家人擁護著程德慎將族譜放到了宗祠之中。
  
  很激動,流連祠堂只為那一眼
  
  時間:同治甲子年間
  
  人物:程廣業、程廣暉、
  
  程廣熙、程習義、程循義
  
  此后,基本每過百年就要修訂一次,第二次修訂家譜是當時很有名的程氏三兄弟,十七世孫程廣業、程廣暉、程廣熙和十八世孫程習義、程循義于同治甲子年間再次修訂家譜。
  
  “當時年輕人看到自己的名字也上了家譜,都很激動,據村里的老人說,那時候經常有程氏年輕的子弟在祠堂前流連,只為看一眼自己在家譜上的名字。”程紹禮老人介紹道。
  
  很悲壯,嘔心瀝血必目睹其成
  
  時間:1921年
  
  人物:程紹庭、程遠彰
  
  據程紹禮介紹,第三次修訂是在1921年,“那時候村里也有很多年輕人出去經商或者從軍,族里的人慢慢就散了。”程紹禮稱,負責此次修訂工作的還有他堂兄程紹庭,“程紹庭和大伯程遠彰兩個人經過了數個月的考證,最終把家譜修訂完畢。”程紹禮介紹,“當時目睹國家衰落、族人四散的悲劇之后,程紹庭在宗族大會上怒吼‘但有一息尚存,即使嘔心瀝血,也必將目睹此書之成!’”
  
  而當歷盡千辛萬苦修訂而成的家譜被擺放入祠堂中時,程紹庭已經“形容枯槁”,“真的是為了家譜修訂工作把自己的身體都搭進去了。”程紹禮介紹。
  
  很艱苦,全村上陣兩年終完工
  
  時間:2001年
  
  人物:以程紹禮為代表的東山村人
  
  《程氏世譜》是從2001年開始修訂的。“修家譜的想法始于上世紀80年代。”東山村黨支部書記程清華說,“當時面臨很多困難。”程紹禮說,浩劫過后,家譜被燒掉了。正在他為此發愁時,“家譜還有一份”的消息讓他興奮不已。
  
  原來,當年焚毀族譜時,村民程遠寧撿了兩本族譜塞到衣服里拿回家了。“當時直接跑到程遠寧家借,他一直不借,后來做了大量工作才借出來。”程紹禮說。
  
  程清華表示,當時資金上也有困難,多虧程氏宗親慷慨解囊。而為修家譜,他多次奔赴河南、安徽、上海等地尋找信息。歷時兩年,村中16名村民參與其中,再加上眾人的幫忙,東山村程氏家譜于2003年9月完工。
  
  驕傲·程氏那些人
  
  □程顯品
  
  成立省內首個村級慈善組織
  
  今年57歲的程顯品是土生土長的東山村人,現任煙臺怡和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東省儒商研究會會員、煙臺市政協委員,兼任山東省工商聯執委、煙臺市工商聯常委、市民營企業聯合會副會長、煙臺市政府行風監督員。
  
  “我高中畢業就在家務農,后來是鄉親們送我出去上的學,才有了我的今天。”程顯品說。2007年,程顯品動員成立了東山慈善會,而這也是山東省內首個村級慈善組織。在慈善會的基礎上,2011年4月5日,煙臺程氏宗親聯誼會在東山村成立。2011年5月,山東程氏宗親會成立,并開通了山東程氏宗親網,使省內程氏后人能夠通過網絡交流溝通、尋根問祖。
  
  據了解,在2010年的“齊魯儒商十大孝老愛親模范”評選中,程顯品成為了十名模范人物之一。
  
  □程紹夏
  
  為給家鄉修橋拿出半年工資
  
  據介紹,東山村有一條小溪,“從前因為村子里沒有橋,村南和村北來往很不方便。”那個年代,修一座橋要300元,“幾乎是村子里一年的收入。”
  
  那時離開東山村從軍的小伙子程紹夏已成為某軍分區政委。“退休后,程紹夏一直想回家鄉看一看,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才回來。”程紹禮介紹。
  
  據村里資料記載,程紹夏回到家鄉后,“第一感覺是家鄉變得更好了。然后,他對當時的村領導說,應該在小溪上修一座橋,方便大家出入。”而了解到資金困難的問題后,程紹夏當即拿出建橋所需的300元錢,“這幾乎是他半年的工資。”程紹禮說,有了橋之后,來往方便多了。
  
  □18位烈士
  
  地雷戰里炸死鬼子立下戰功
  
  程紹禮老人告訴記者,在抗戰時期,東山村附近就是有名的地雷戰發生地,“我們村北面3里就是趙疃村,那就是地雷戰的最中心。”程紹禮回憶說,地雷戰的時候他才10歲,但是依然很清楚地記得村里忙碌緊張的抗戰情景。
  
  “那時候我們這都打地雷戰,村里的民兵在村里的路口都埋下了地雷,每天有民兵在路口看守,提醒村民繞著走,別踩到雷。”程紹禮說,當時村里有片杏樹,因為日本兵路過會來摘杏,所以杏成熟的季節,民兵們就把地雷埋在杏樹底下。
  
  民兵們忙著埋地雷,村里家家戶戶的老人和婦女每天都在家納鞋底、蒸饅頭,送給民兵們。老人說,地雷戰中,村里還炸死過日本兵。“我們村一共出過18名烈士,現在當兵的也特別多。”展望·東山村的未來
  
  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村莊
  
  程清華今年36歲,他辦公室掛著的東山社區規劃示意圖顯示,東山村將會發展成一個現代化的村莊,道路通達,樓房林立。程清華表示,如今,村民的收入主要是靠種植糧食及外出打工,比起沿海村莊,東山村的經濟情況只能算得上中等。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出去了,不愿意在村里。”程清華說,東山村原來有個村辦的粉絲廠,但現在承包出去了,村里計劃著再開辦一家粉絲廠,發展村里的經濟。
  
  而在程顯品的辦公室中,他正瀏覽著山東程氏宗親網。現在,他還不時拿出《程氏世譜》研讀。“家鄉的發展跟我息息相關,只要家鄉需要,我就會全力幫助。”程顯品說。
  
  而像程紹禮這樣的老人,對于東山村的希望就簡單得多,“現在家譜也修起來了,希望以后能把家廟和祠堂重建起來,讓程氏的后人有個祭拜祖先的地方。”程紹禮說。
  
  相關鏈接
  
  發物資忙修路,慈善會很給力

  
  從2007年建立起,東山慈善會堅持在每年中秋節和春節為本村8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發放慈善物資,并為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發放500元的獎勵。
  
  2007年時,慈善會還向省、市發改委及公路部門申請到了20萬元的道路改造資金,將村里的道路進行了翻修。并于2008年11月聯合毓璜頂醫院和煙臺山醫院的11名主任醫師在村中為110多名村民進行了義診。除此之外,慈善會的發起者程顯品還出資將村委會大院的房屋重新翻修,建立了村民圖書室和活動室。
  
  談到自己為家鄉所做的這些,程顯品連連擺手,“這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是東山村走出來的,到哪里都是東山村的人。”記者 劉婧 蘇雄 圖/記者 高緒亮【原標題:700年前扎根煙臺多地 程頤后族枝繁葉茂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藍色快報 2012-09-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