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弱的靈魂——作家張宇印象
2013/7/2 18:32:2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那日,聽說作家張宇要來講課,在弄清時間和地點后,欣然前去采訪。
在這之前,我所知道的張宇,只是小說《黑槐樹》的作者,十幾年前在三門峽擔任文聯主席。還有,他為我市一位青年攝影家的專集作了序,他在序中沉穩老道的口氣,使我以為:這個張宇,肯定是個十分土氣、腦門發亮、頭發稀松的老頭子。
我趕到講課的地方,講臺上只有一人在講話。看見他桌前牌子上寫著“張宇”二字,我不由一怔:他不會就是張宇吧?著名作家哪有這么年輕的?他看樣子不過四十來歲,衣著也很休閑,頗有品位的一個人。
畢竟是著名作家,他的課講得很生動。面對屬于司法人員的聽眾,張宇說道:狗和狼本是一家子的,可他們在對敵進攻的時候,方法往往不同。狗走曲線,狼卻走直線,即所謂的“狗道”和“狼道”。司法機關對付罪犯應該算是“狼道”,是直奔主題的。而“小說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種耳語”,作家生產出來的產品只能是精神上的漫漫滲透,文學作品是不能代替社會制度和法律的,所以作家走的路應該算是迂回曲折的“狗道”了。
在長篇小說《軟弱》中,張宇就寫了兩個警察和小偷的故事。按張宇自己的說法,在這本書里,他沒有玩兒什么文學技巧,只是以一種閑散的、放松的心態在述說著生活中的人和事,從而把自己對生命本質的哲理和思索融進了這個特定的載體中。警察并不是渾身透亮、刀槍不入的,警察也是普通的人,是人就會有人性的弱點。“秀才”身為黑社會老大,雖然有其奸詐、狡滑的一面,同時也有俠肝義膽的一面。小說中的人物寥寥無幾,故事情節也并不很曲折,但每一個人物都是立體的、復雜的、矛盾的,當然了,也都是“軟弱”的。張宇所詮釋的“軟弱”,其實就是生命的真實。
講臺上的張宇是真實的,他那帶著豫西口音的普通話,時不時冒出的幾句方言土語,逗得大家開懷大笑。十幾年前,他從三門峽文聯主席的崗位上走出去,成了名副其實的專業作家,可能是覺得自己的個性更適合于走“狗道”吧?“尋找生活的意義和本質,是我的惡習。”于是他拿出了叫響全國的《黑槐樹》,繼而有了《疼痛與撫摸》、《張宇散文》、《軟弱》……
人性是軟弱的,人生也應該是積極的。張宇說,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生活,那么怎樣活著才是幸福呢?最重要的當然是理想的實現了。幸福就在于不斷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也在于社會環境、自我心態的和諧與平衡。要想達到這種平衡,一要自信,二要安心,總是瞻前顧后、患得患失的人是不可能幸福的。
幾天后,在三門峽日報社主辦的“世紀之約白天鵝筆會”上,又見到了張宇。和同來的貴賓們坐在一起,他顯得很謙虛,很“軟弱”,很符合他還算清秀的外表。【原標題: 軟弱的靈魂——作家張宇印象】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西部晨風 200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