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李準在20世紀50年代就相識了,后來他調到了中國作協,就很少見面了。人家李準可是大作家,長篇小說《黃河東流去》曾獲茅盾獎,《不能走那條路》、《李雙雙》是轟動全國、敲響文壇的名篇。電影《老兵新傳》獲莫斯科獎,《李雙雙》獲百花獎,《龍馬精神》、《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均獲金雞獎。像他這樣個大作家,名震中外,一定是個“大款”。不,若講起錢來,興許還不如我們村上的一個農民。
作家窮并不稀罕,自古以來“窮秀才”,一生從文終身貧窮。李準曾獲過那么多獎項,怎么會沒錢呢?因為那些獎項均屬榮譽獎,只發給個獎杯。況且當時的稿費也低 ,電影《高山上的花環》才發給他五千元的報酬呀。他在北京幾十年,也沒買上一套房子。
1997年12月,樊俊智給我一信,說老李準備買房子,打算來河南籌備些資金,賣字。我即回復一信,大力協助,歡迎光臨。我知道他的書法很有特色,自創一體,很受收藏者青睞,古玩城有他一幅作品竟標價8000元。
正逢1998年的元旦,李準偕夫人在樊俊智的陪同下來到滎陽,住進滎陽賓館。真是“花香招蜂”。熱情的滎陽人,聽說李準光臨駕到,官府、商家、學校各界人士紛紛登門求字。我代他定了個不高不低的潤格,不論楹聯、條幅均一千一幅。就這樣,除下吃飯,他就是揮筆潑墨,在滎陽三日,留下數十幅墨寶。我暗中探密,老哥!啥樣?他微微一笑,手掌一伸。我不禁心里一喜,此地書家數人,誰能三日書出五個數字呢?還是名人厲害!
這年的1月5日,我購了兩張機票,送走了老朋友,不料這次竟是最后一見,相隔一年,他走了。周西海【原標題:說“李準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