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應(yīng)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lián)合總會邀請,“武皇十萬宮廷樂舞”來京參加“中國世紀大采風”匯演,原汁原味的洛陽唐宮廷樂舞,激動了中外觀眾的心。“武皇十萬宮廷樂舞”的始作俑者是我國唐代女皇武則天。據(jù)文史學家考證,武則天在洛陽建立唐“東都”后,經(jīng)常舉辦規(guī)模很大的賽詩會、賽樂會,并先后拿出20萬兩胭脂錢,10萬用來雕刻龍門石窟中最大的盧舍那大佛,另外10萬用來成立宮廷樂隊,“武皇十萬宮廷樂舞”由此得名。“武皇十萬宮廷樂舞”規(guī)模盛大,氣勢恢弘,不僅在慶典和祭祀時演奏,也供武則天日常在宮廷享用。武皇過世后,唐樂改制,宮廷樂舞隊的樂師們也隨之散落民間。20世紀80年代以后,洛陽市洛龍地區(qū)在世的老樂師及其后代,先后從1300多年前的工尺譜記載的100多首古唐宮廷樂中,提煉創(chuàng)作出《武皇登基》、《媚娘游春》、《頌太平》、《唐韻》等10余首唐樂,其中包括傳說為武則天所作的《嵩岳抒懷》;組建了有老樂師在內(nèi)的大型宮廷樂舞隊,配備了唐時已有的編鐘、編磬、唐鼓、琵琶、古箏、古笙、塤、笛子等數(shù)十種宮廷樂器。
在今年的洛陽第20屆牡丹花會上,“武皇十萬宮廷樂舞”首次閃亮登場,這部被稱做“音樂活化石”的唐宮廷樂舞,至今已在洛陽演出了80多場。(高建國)【原標題:武皇十萬宮廷樂舞歷千年歲月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