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梁曉聲轉寫小人物 周大新挑戰“時代性寫作”

2013/7/8 9:12:57 點擊數: 【字體:

梁曉聲轉寫小人物 周大新挑戰“時代性寫作”

    一直以寫知青小說著稱的梁曉聲,為何轉型寫抗日題材?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在“軍旅作家”“主流文學”的標簽背后,是如何堅持一個純粹作家的立場?長期隱居的韓少功,在退隱生活中,又有著一番怎樣的經歷和思考?

  4月20日,在海口舉辦的第23屆全國書博會上,梁曉聲、周大新、韓少功分別攜作品《懦者》、《向上的臺階》、《山南水北》,參加了由湖南文藝出版社舉辦的一場名為“春天三重唱”的文學對談,他們與全國讀者分享了創作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的閱讀觀和文學中的中國夢。

  梁曉聲收筆“知青小說”,轉寫小人物的“我的抗戰”

  作為國內知名作家,梁曉聲經歷世事滄桑。他當過知青,1968年下鄉赴黑龍江省生產建設兵團。1974年入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1977年畢業后分配至北京電影制片廠。1988年調至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任藝術廠長。2002年調至北京語言大學,任人文學院教授。從1979年發表作品開始,梁曉聲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優秀的知青小說如《知青》、《返程年代》等,這些作品多被搬上熒幕,成為熱播劇。

  此次梁曉聲攜新作《懦者》亮相海口書博會,并與韓少功、周大新等兩位作家展開對談。與以往的“知青小說”不同,《懦者》被冠名為“轉型之作”。這是一部耐人尋味、別有意韻的小說。梁曉聲介紹故事的主人公“儒雅斯文的王文祺其內心隱忍堅韌,在一次日本鬼子進村掃蕩時,為了挽救一莽撞鄉親的生命,情急中他暴露其特殊身份,從此陷入不得不違心與日本鬼子周旋而引發當地村民仇視的艱難處境之中……他表面對日本人順從甚至討好而遭受欺凌與侮辱,卻從不敢輕易暴力反抗,但實則內心充滿對日本人的憤恨,并親手斬掉當地日軍長官的頭顱。”

  梁曉聲在發布會上表示,他今后不會再寫知青題材的作品。“現在知青題材的作品已經不少了,但問題在于很多人只控訴上山下鄉,不談“文革”,因為怕勾起自己在“文革”中表現的記憶。心想著“文革”是別人的苦難,跟自己無關。我自己出了幾部關于知青的作品,記錄了我所看、所聞、所思,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共同經歷過的人。“文革”題材我也不打算再寫,《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基本上把我想說的都說了,“文革”也被列入重大題材,層層審批很麻煩。反映社會現實的雜文我也寫了很多了,現在我已經回歸到虛構小說。”他給自己的定位是,寫作是小學作文的延續,至今也沒有完全滿意的作品,寫作永遠是進行時。

  梁曉聲談及創作《懦者》的初衷,“出于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性的關懷,對和平的渴求,還想詮釋一種以弱制強、以柔克剛的人生智慧。時代不一樣了,一個人的表達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發表作品的門檻也大大降低。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意愿,具備了表達的能力。“草根”的歷史,才是真實的歷史,這些東西已經被大眾遺忘,但是作家有責任去表達。”

  記者從湖南文藝出版社得悉,《懦者》的寫作頗具傳奇色彩。梁曉聲的友人來訪,并介紹了一位匿名口述者。“此君云游四方,收集故事新聞多多,愿貢獻其一,任梁曉聲創作”。起初梁曉聲尚存疑惑,口述者稱“每道于有緣之人,尚中意,略收潤口費而已”梁曉聲邊聽口述者繪聲繪色,一邊記錄故事大意,興趣盎然。他非常中意這個故事,當即“擊掌成交,支付潤口費二萬元”。

  湖南文藝出版社資深編輯薛建在接到梁曉聲的《懦者》投稿后,當即細讀全書,為之深深震撼。他的審讀評價是:“《懦者》是一部少見的另類抗日題材小說,翻開這部書,讀者能看到一位不卑不亢的斯文書生,一個不屈不撓的抗日草根,相信這段小人物的 “我的抗戰”,將再次刺痛13億中國的人的心!”據了解,梁曉聲的此次新作《懦者》即將登錄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屆時中國移動近7億用戶將能夠通過手機閱讀這一平臺閱讀到這本書。讀者可以登錄中國移動手機閱讀來了解原著內容。

  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挑戰“時代性寫作”

  周大新是著名軍旅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迄今已發表長篇小說《走出盆地》、《第二十幕》(上、中、下)、《21大廈》、《戰爭傳說》、《湖光山色》、《預警》、《安魂》等作品。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馮牧文學獎等。不少作品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朝文、捷克文。多部作品被改編為戲劇、電影和電視劇。

  軍人氣質體現在周大新的文學創作中,就是他勇于去不斷地挑戰自我、變化題材,搶占不同領域的“制高點”。此次,周大新攜帶最新中篇小說集《向上的臺階》,參加海南書博會,并與現場的讀者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向上的臺階》收錄了共周大新的兩部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小說《向上的臺階》及《銀飾》。《向上的臺階》講述了主人公草根青年廖懷寶略帶傳奇色彩的宦途故事。《銀飾》講述的是民國時期一個大家族隱秘而悲情的故事。

  周大新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感悟說,如同一名不斷前進的士兵,無論多少名譽和頭銜冠于自己名下。他始終認為作家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賽跑,快樂只是拿到新書的一瞬間,很快又要進入到下一部作品的創作,沒時間也沒法陶醉,世界上那么多優秀作家都在往前走,而且他們的每一部都有新的進步。他羨慕高產作家,但同時他并不介意自己的創作進度。周大新青睞托爾斯泰式的作品,早年他從內部書店買了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口氣讀完,這部作品震撼了周大新,他忍不住又買來了托爾斯泰的所有中短篇和《安娜·卡列尼娜》。他說托爾斯泰的所有作品都體現一種愛。不要條件地愛他人。這思想很合他的心意。作品需要從思想上影響和感染他人。如果要寫作,就要創作有有自己思想、有民族文化的作品,“寫作以來,我一直在堅持著做的,那就是對人性所進行的持續不斷的探索,從而使自己對人自身的認識前進了一步。”

  評論家梁鴻鷹點評《向上的臺階》時稱,“周大新的作品恰恰在很好地蘊涵我們民族永遠珍惜的傳統文化精神方面顯出了力量。人們不能不驚異于周大新作品敘事之莊重、語言之素樸以及情節之簡練,東方文字的端莊、靜謐與美麗往往從不同作品不自覺地自然流溢,而每一位認真的讀者在他所描寫的不同時代的作品中,總能感受到濃郁的中國風格與氣派撲面而來,理由很簡單——他的作品一直很好地保存了我們民族文化的精神,是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字。”

  韓少功重回福地,尋根“山南水北”

  《山南水北》是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作家得主韓少功的經典作品,也是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散雜文類首獎作品。1988年,韓少功調至海南省文聯工作,舉家南遷。在海南期間韓少功主持操辦《天涯》文學刊物,并創作了一系列優秀尋根文學作品比如《爸爸爸》《馬橋辭典》等。2000年5月,韓少功先后辭去《天涯》主編和社長以及海南作協主席等職務,搬回湖南老家的鄉下,種菜喂雞,過起了隱居生活。《山南水北》即是韓少功和妻子帶著一條狗歸隱鄉村七年間記錄山野自然、民間底層的散文集。它鮮活、生動、新奇、樸實,是用從容、冷靜、純熟的語言撰寫出來的鄉居筆記;是韓少功親密接觸土地后記述所見所聞、所體驗、所思索的心靈報告;是他描述頭頂烈日、手生老繭、背流大汗生產土豆、玉米、瓜果、蔬菜供養自己的、類似“梭羅《瓦爾登湖》的中國版”。

  此次重回福地海南,與之前隱居生活中避見媒體,避談作品不同。韓少功侃侃而談自己這部作品《山南水北》。作為他退隱生活的實錄,他稱《山南水北》中有聲音、色彩、味道和世相的描述,并揮灑著土地和汗水的新鮮氣息。這種經由五官、四肢、頭腦和心靈完成的寫作,是他的身體自發向大地的膜拜。

  在這個精神日益掛空的時代,韓少功的努力,為人生、思想的落實探索了新的路徑。評論家張守仁在對《山南水北》的評論中寫道:“他以細心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在當代背景下發掘和重建了鄉土生活的豐沛意義。他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看著“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窗外圖畫,同時入世地審察著日常事物和民生民情。評論家丘文輝指出,韓少功以《山南水北》的創作實踐,“成功打敗了自己”,“像意守丹田一樣意守人世重大的精神難點”,“像打開天門一樣打通自己的靈魂救贖之途”,讓“文學重新走向內心,走向我們的感動和創造,走向當代人可能的文明再生和精神圣誕”。

  談及為什么重新出版這部韓少功的《山南水北》,出版方湖南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陳新文表示,這部《山南水北》可以說是韓少功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有很多的讀者讀過這本書,它經過歲月的洗滌已成為閱讀經典。韓少功的文字中有我們的精神寄托,這些文字就像我們從鄉下帶來的臘肉和干菜。每次讀韓少功,人們都能找到幸福感,仿佛人生塵埃落定。此次湖南文藝出版社版的《山南水北》經過重新修訂、潤色,定稿,是韓少功認可的一個權威典藏版本。【原標題:梁曉聲轉寫小人物 周大新挑戰“時代性寫作”】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2013年04月22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