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湖北著名作家姚雪垠的文學馬拉松

2013/7/8 10:07:31 點擊數: 【字體:

湖北著名作家姚雪垠的文學馬拉松
姚雪垠 (胡永強 作)
湖北著名作家姚雪垠的文學馬拉松
圖為:姚雪垠代表作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

    人物名片:姚雪垠(1910.10.10-1999.4.29),河南鄧縣人。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192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李自成》(五卷),中長篇小說《牛全德與紅蘿卜》、《春暖花開的時候》、《戎馬戀》、《長夜》等。《李自成》(第二卷)獲首屆茅盾文學獎。1978年以后曾任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顧問、名譽副主席。

  去年10月,文壇迎來了姚雪垠百年誕辰,北京、河南、湖北等地紛紛召開紀念會、座談會,隆重紀念這位為中國文學作出了杰出貢獻的作家。10月26日,姚雪垠的家鄉鄧州,在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時修建并于此寫就《岳陽樓記》的花洲書院舊址舉行紀念大會。姚雪垠1921年至1924年曾就讀于由書院更名的鄧州高等小學。設在書院中的“姚雪垠文學館”展示了作家跌宕坎坷的人生歷程和輝煌的文學成就,文學館內的作家銅像也于同日揭幕。記者躬逢其盛,在采訪這次會議的過程中,感受到與會的各界人士對姚雪垠的景仰與懷念之情。

  “生前馬拉松,死后馬拉松”。這是姚雪垠的一句名言。作為自己一直信守的座右銘,表達了他對自己文學創作道路的自況和期許。今天當我們回顧姚雪垠長達70年的文學寫作生涯和他動筆創作《李自成》至全書五卷竣工歷時42年的往事,如同看到一位馬拉松驍將在漫長的征途中朝向目的地不斷奮勇前行的身影。

  作為一位筆耕不輟70年的作家,姚雪垠的處女作短篇小說《兩個孤墳》發表于1929年9月,當年春他考入了設在開封的河南大學法學院預科。此前,他在鄧縣上過一年多的私塾和3年小學,斷續讀過兩個學期初中,有數年失學在家,讀了一些“五四”新文學作品和翻譯小說,對新文學產生了興趣。讀初中時的一段經歷對他此后的文學創作產生過影響,1924年小學畢業后,去信陽上中學。同年冬,學校提前放假。回鄉途中,與二哥被土匪綁票,在土匪中生活約100天,這段經歷成為他后來創作長篇小說《長夜》的素材。大學期間,他因參加進步活動被捕,后交保釋放。1931年被學校以“思想錯誤,言行荒誕”罪名開除,前往北平。

  從1931年至1937年,姚雪垠輾轉于北平和他的家鄉河南讀書自學,從事創作,賣文為生,發表了大量各類文學作品。1938年至1946年,姚雪垠以作家身份在湖北、河南、重慶等地從事抗日文化工作,在襄樊參加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在重慶被選為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兼創作研究部副部長。先后創作發表了《差半車麥秸》、《春暖花開的時候》、《牛全德與紅蘿卜》等名篇,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知名作家。

  抗戰勝利后姚雪垠回到鄧縣,1947年至1951年,在上海數所高校教書,1952年回河南鄭州,繼續從事創作。1947年《長夜》出版,這部新文學史上最早專寫土匪綠林生活的長篇小說,載入了中國現代文學史冊,是姚雪垠解放前最重要的作品,后于198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出版,1984年在巴黎出版法譯本,受到法國讀者歡迎。

  1953年,姚雪垠調入中南作協(后改名為中國作協武漢分會)任專業作家,他的文學生涯翻開了新的一頁,一項浩大的文學工程將于幾年后開啟,姚雪垠也為此傾注了后半生的全部精力。

  回頭來看,姚雪垠與《李自成》已早結“夙緣”。姚雪垠幼年就曾聽說流傳在家鄉的關于李自成的故事,1933年在開封時讀到了明清之際開封人所寫的記述李自成攻打開封的書籍《守汴日志》和《大梁守城記》。1941年又接觸到晚明時期的一些歷史資料,萌發了寫《李自成》的念頭。此后他對李自成農民起義歷史的興趣不減,1948年他還撰寫了《明代的錦衣衛》、《崇禎皇帝傳》,為《李自成》的創作進行歷史研究。

  構想中的五卷《李自成》第一卷動筆于1957年,這一年,姚雪垠在反右運動中被作為極右分子受到猛烈批判和斗爭,他以待罪之身為在心中醞釀多年的文學工程砌下了第一塊磚石。

  《李自成》前兩卷完成于文革前,創作過程既伴隨著艱難坎坷和困境,也有峰回路轉的傳奇。

  1958年,姚雪垠被劃為右派,下放到武漢東西湖農場勞動,直至1960年摘掉右派帽子,分配到武漢市文聯。幾年里,在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艱苦的生活環境中,以堅韌的毅力默默地寫作《李自成》第一卷。1961年《李自成》第一卷完稿,1963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大獲成功,在文學界、史學界和讀者中產生強烈反響。

  在《李自成》第二卷創作過程中,毛澤東兩次批示保護姚雪垠的故事給《李自成》的創作帶來了傳奇色彩。第一卷出版后,姚雪垠馬不停蹄開始第二卷的創作。文革開始后,一些人張貼大字報、小字報,并且在群眾大會上批判《李自成》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草”,揚言要打倒姚雪垠這個“牛鬼蛇神”、“摘帽右派”,要拔掉《李自成》這面“黑旗”。在姚雪垠即將被洶涌政治波浪吞沒之時,毛澤東在1966年7月中旬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時,對列席會議的時任中南局第二書記、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說:“你告訴武漢市委,對姚雪垠要加以保護。他寫的《李自成》,寫得不錯,讓他繼續寫下去。(據《李自成》第二、三卷責任編輯王維玲的《四十二年磨一劍——姚雪垠與〈李自成〉》(中國青年出版社)一書記載。)”王任重第二天向當時的武漢市委領導作了傳達,因此姚雪垠在文革之初沒有遭到野蠻批斗,《李自成》原稿和大量藏書以及2萬余張讀書卡片未遭查抄,使他得以繼續《李自成》的創作。

  偉大領袖的“最高指示使姚雪垠躲過了一時之厄,并未能使他置身于政治漩渦外專心創作。文革中他依然受批斗,下放干校。1973年,姚雪垠從蒲圻五七干;氐轿錆h,繼續創作。到了1975年,《李自成》第二卷已成稿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因單位工作安排嚴重影響創作,姚雪垠給毛澤東上書求助,《四十二年磨一劍》一書記載,當年十一月,毛澤東讀到了姚雪垠的信和胡喬木寫的情況報告后,在報告上作出批示:

  印發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寫《李自成》小說二卷、三卷至五卷。

  毛澤東十一月二日

  由于這一批示,姚雪垠很快于這年12月底離開武漢,到北京專心從事《李自成》創作。1976年《李自成》第二卷完稿,當年底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事未竟,人已老。姚雪垠到北京時,距《李自成》第一卷動筆已近20年,他已是66歲老人,五卷的創作構想,只完成了兩卷。雖然晚景迫人,任務繁重,但雄心猶在,壯志未墜,在其后的20多年里,每天凌晨3點鐘他就起床伏案寫作,節假日也不休息,孜孜矻矻,一步一步地完成《李自成》創作的宏愿。1981年第三卷出版,1982年《李自成》第二卷獲得首屆茅盾文學獎。

  1999年4月29日,姚雪垠跑完了他生前的文學馬拉松,病逝于北京。病逝前完成的《李自成》四、五卷,于當年8月出版。2000年,收錄姚雪垠在漫長的70年創作歷程中所創作的逾千萬字作品的《姚雪垠書系》(全22卷)出版。其中,前十卷為《李自成》全本,為首次集中出版。湖北日報訊 記者熊喚軍【原標題:湖北著名作家姚雪垠的文學馬拉松】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荊楚網 2011-09-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