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著名作家柳建偉12日凌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身在棲霞的他興奮地說:我太高興了,14年前我就寫出第一篇文章預言莫言和阿來是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作家。莫言的《檀香刑》發表后我又寫了《永不垂朽的聲音》,我說莫言必然要獲諾獎,現在不給他得,是評委會的問題,不是莫言的問題。后來他又寫了《蛙》、《生死疲勞》,那就更應該得了。他要是不得的話,也就和大文豪托爾斯泰、卡夫卡、喬伊斯一樣,成為文學界的遺憾。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一點意外都沒有,今年跟他競爭的和去年跟他競爭的都不如他優秀,他是實至名歸,我是去年茅盾文學獎的評委,我和許多評委堅決的支持莫言的《蛙》得獎。《蛙》中透露出的對歷史的深刻反思,是一個偉大作家所必備的。
莫言去年獲得茅盾文學獎,說明國內文學界對莫言的評價,和今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國際對他的評價是一致的。去年中國作協換屆,莫言高票當選副主席,說明國內文學界對莫言是高度認可的。
莫言靠什么得獎,國內三條,國際三條。
我認為,國內:1,國內他的文學成就是最優秀的,2,莫言的藝術才華在同時代的作家當中是卓爾不群的,別的跟他相提并論的人不多。3,莫言對中篇、長篇、短篇三個體裁都駕輕就熟。短篇當中的《枯河》、《白溝秋千架》,中篇《紅高粱》、《透明的紅蘿卜》,長篇《檀香刑》、《豐乳肥臀》都是上乘佳作。
國際:1,上世紀80年代小說改編成的電影《紅高粱》,獲得西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這是中國作家真正走向世界的標志。2,莫言是1985年、1986年尋根文學的主將,他的革命性在后來的兩年被余華、格非、孫甘露等先鋒文學所暫時掩蓋,但江南的這幾個才子革命性到1992年之后就妥協了,唯獨莫言把這種革命性堅持下來,堅持地非常徹底。西方認為20世紀的小說在描述技術的革命性莫言成為一面旗幟。3,三部長篇《天堂蒜薹之歌》、《酒國》、《生死疲勞》是具有超越意義的。
我上個月參加一個作家代表團去北歐等地已經知道莫言的影響力,比如他的《生死疲勞》寫的是中國人的故事,但是其哲學基礎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方的同行認為寫這樣題材的作家,要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西方文學的恥辱。【原標題:柳建偉:14年前預測莫言獲“諾獎”】